5年前,成都女孩何瑜娟做了一個決定。 旅居海外多年的她,辭去了城市高薪的工作,將身上幾千元一件的衣服換成了方便下田的衣物,盤起自己曾經精心呵護的時髦的卷發,變成了高原農村的媳婦阿娟。 變成阿娟后,何瑜娟盡力融入高原生活。有時她隨著村民去田間地頭,累了之后擦擦額頭的汗,隨后就地而坐;有時她還會和老公阿勇開著車,迂回幾十里山路去收一些食材,打包后等著兩天一趟的快遞車來后寄出去。 她決心改變現狀,通過抖音電商,阿娟把當地的農特產品介紹給了更多人,她曾一個多月直播賣出200多噸蘋果,幾乎是一個鄉全鄉的產量。每月通過抖音電商賣出數萬單農產品。 她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的故事登上了熱搜,被千萬網友點贊。 從城市回到鄉村 2017年,何瑜娟第一次去小金縣的嘉絨地區。 彼時成都姑娘何瑜娟,決定和出生于四川阿壩州嘉絨藏 區的年輕小伙阿勇結婚,兩人計劃見過父母后領證結婚。 帶何瑜娟回鄉前,阿勇反復跟她講述自己家的條件,既不富裕,也沒有太多文化,“如果不情愿,分手也行”。 盡管在心里做好了思想準備,但是車輛越過層巒疊嶂的山峰后,阿勇生活的村落緩緩在何瑜娟眼前展開地時候,她還是感受到了深深的落差。 她很難想象,這是距離成都4小時車程的世界。 “破敗的房子、石子鋪成的道路,牛是重要的耕地主力”,這是何瑜娟從來沒體驗過的生活。 何瑜娟出生于成都富裕家庭,自小家里就有保姆照顧,她畢業后成為了一名國際導游,去過48個國家,并在外駐扎6年,是高收入的都市女性。 但是阿勇的老家呢? 阿勇的老家嘉絨位于阿壩州境內小金縣嘉絨地區。 阿壩州是少數民族地區,擁有獨特文化和地貌,境內有著名的景點九寨溝,也有高聳的四姑娘山和連綿的雪山。 圖 | 阿娟鏡頭下的當地 連綿的山峰,構成的絕美風光,也帶來了另一重問題:因為地貌原因,當地交通不便,阻礙了經濟發展。 以小金縣為例,彼時小金縣有88個貧困村,是阿壩州之首,貧困人口在全州排名第二,是國家 級貧困縣。 其中嘉絨地區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不像平原可以養牛羊,而且缺水,能種植的東西有限,當地老百姓就靠在山上撿野生菌,挖點藥材賣了補貼家用。 何瑜娟內心巨大的生活落差,很快被當地居民的熱情和新鮮感沖散。 得知阿勇帶女朋友回來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盛裝來到阿勇家里見何瑜娟,并且熱情的邀請何瑜娟去自己家吃飯,并拿出家里過年招待貴客的飯菜款待何瑜娟。 這種熱情是城市長大、去過48個國家的何瑜娟從沒感受過的。熱情在何瑜娟婚禮上達到巔峰。 何瑜娟婚禮是按照藏 區禮儀舉辦的,新娘接親由扎著紅花的馬馱著,然后全村舉辦壩壩宴,即擺流水席后請全村來吃。 壩壩宴酒席多且菜品量大,于是村里每戶都出了一個人來協助婚禮舉辦,還將每個人的名字寫在紅冊子上,標明負責人。 這里的生活對何瑜娟來說,也是新鮮的。 她在這里感受了一個同城市完全不同的生活及文化。 嘉絨地區盛產松茸,當地人收割松茸后也會送一些給周圍鄰居吃,這也讓何瑜娟感到有趣——她從未吃過如此新鮮的松茸,甚至還帶著山野里微風撫過的爽口。 當聽聞新鮮的松茸只要十幾塊錢一斤時,何瑜娟又感到心痛:她曾經在日本,吃過一萬日元一小份的松茸,食材被精細的擺放到盤子里,“就因為交通不便,運輸不倒外面去,好的食材只能賤賣嗎?” 圖 | 新鮮采下松茸 現實給出了肯定答案。何瑜娟的公公是一名養蜂人,作為養蜂人,他常年帶著蜜蜂追逐花期,關注著蜂群,幸幸苦苦釀造出來的蜜醇香厚實,可沒有名氣、銷路,只能低價賣給前來收購的商人。 好東西賣不出去、叫不上價,是嘉絨的真實寫照,也是當地脫貧最大的難題。 望著熱情又質樸的老鄉,何瑜娟心中有個一閃而過的想法,“我能不能通過網絡,幫他們把農產品賣出去?” 一場直播賣完一個鄉的蘋果 何瑜娟嘗試銷售的第一個特產是自家灌制的香腸。 婚后半年鄰近年關時,阿勇媽媽打來電話,告訴在成都的二人“年末家里宰豬”了。宰豬在當地是個大事情,按照習俗,這頭宰殺的豬一定要給全家人品嘗。 于是何瑜娟和老公驅車回家,特地品嘗放山散養的豬肉。 “該怎么形容那個場景呢?”何瑜娟和老公回到老家后,發現屋子里擠滿了人——都是鄉親們自發來幫助處理豬肉的。 一大家子人坐在寬敞的院子里,一邊聊天一邊處理豬肉,熱氣騰騰的水霧一盆接一盆洗凈了豬肉后,露出粉嫩還有彈性的新鮮肉質,“和城市里冷凍的肉完全不一樣。” 緊接著,大家再按照當地的各種做法,將豬肉加工后端上桌。 肥而不膩的豬五花蒸的晶瑩剔透,入口即化,讓從來不吃肥肉的何瑜娟第一次感受到了食材對味蕾的沖擊,顛覆了她以往對美食需要繁瑣烹飪、擺盤才能體現風味的認知。 那一刻,她滿腦子回蕩著那句,“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當即何瑜娟就下定決心,想試試幫家人把山貨賣出去。 考慮到當地交通不便,新鮮的豬肉難以運輸,于是何瑜娟提議將豬肉做成香腸,符合食品銷售標準后,自己拿去線上售賣。 做過多年代購的何瑜娟很快將這批香腸售罄,也得到了不少生活在城市里、“嘴刁”的客人跟們的夸獎,“有肉香味,是小時候的味道”。 那時起,何瑜娟動了心思,她想離開成都,和阿勇回到小金縣創業,專門賣嘉絨地區優質的山貨。 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家人們的反對,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在當地年輕人紛紛離開前往城市生活時,阿娟反而要逆行,回到鄉村。 同樣不理解的還有阿勇,“為什么不能在成都創業呢?” 何瑜娟的視線順著門外的山脈遠去,直到遠處的高山,高山上積累的積雪終年不化,像極了這里的生活,“但不回到小金縣,沒法將產品運出來。” 最終阿勇同意了何瑜娟的提議,和她一起回到了小金縣。為了融入當地的生活,方便去收購農產品干活,阿娟毫不猶豫洗凈鉛華,將自己的名牌衣服收起,換成了更便于干活、可以就地而坐的衣服。 但創業是一條崎嶇的道路,不會因為初衷不同,就輕松一點。 很快何瑜娟就進入困境。她發現,光靠之前自己的客戶數量,頂多幫助家里人售賣一些特產,很難去完成自己想要幫助鄉親們改善生活的愿望。 她開始在網絡上尋找出路。 彼時正值抖音增長期,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如何利用短頻擁抱改變。阿娟決定通過抖音農產品帶貨,作為自己創業的出發點,她給自己取名叫“嘉絨姐姐阿娟”,一邊拍攝短視頻,一邊計劃將嘉絨的東西賣到全國各地去。 沒有人做過的事情,總是最難的。 最開始的拍攝,全靠阿娟自己摸索,她舉著手機在田間地頭錄制當地的風景,很快引來了大家的不理解——大山里面東西想要賣出,自古都是靠商販來收的,用手機錄制幾個視頻,陌生人就能來買? 而且收山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地高山多,少有可以種植的土地,許多人家分散在深山里,守著薄田度日。 既是薄田了,也意味著產量不大。去收貨的時候,就需要阿勇開著皮卡,穿梭在山間崎嶇小路,一家一戶的去收購產品,還要一邊充當翻譯,幫助阿娟和只會說嘉絨話的老人溝通。 深山路遠,這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都是阿娟在貼錢做。大家將阿娟的“創業"看在眼里,背后嘲笑她,“是個瘋子”。 但僅僅1個月之后,事情就發生了變化。當月阿娟粉絲做到了七萬,大量被她拍攝嘉絨地候風物吸引的粉絲在留言區問她,“產品怎么買”,并積極下單尋求訂購。 很快阿娟自家的貨物供不應求,阿娟給出比別的商販高許多的收購價,在村子里收購產品出售。 圖 | 阿娟拍攝的內容多和當地生活文化相關 這些紛至沓來的訂單,讓當地人第一次看到了“網絡”的力量,也讓阿娟收獲了鄉親們第一聲感謝。 阿娟的生活和事業,也隨著“感謝”發生變化。 當她再去山上收購花椒的時候,村民們都爭先恐后將花椒帶來,守在收購點等著阿娟了。當花椒有固定銷路之后,不少農家也在院子里多種上了一些花椒,取代去野外挖菌子、藥材的危險活動,用來改善生活。 有不少挖了一輩子在絕壁挖藥材、習慣了拿性命換錢的老人,在接過阿娟遞過的錢后,紅著眼眶反復摩挲著紙幣,口中念念有詞。 阿勇告訴阿娟,老人沒想到,自己家“不起眼”的產品,還真能高價賣到城市去賺錢,后代也可以不用那么危險的討生活了。 抖音電商給阿娟帶來的改變還不止于此。 阿壩州地勢高,晝夜溫差大,極其適合種植水果,尤其是蘋果是當地支柱產業,并因為皮紅可口,被稱為“吉祥果”。 可新鮮的果蔬講究“時效”,如果不能在規定的時間賣出去,只能爛在地里或者低價出售給果商,吉祥果成了傷心果。 因此在蘋果成熟的初春時節,為了賣蘋果,經常有果農冒著“暗冰”春天還沒完全融化的冰,但在山中看不出來,極其容易導致車輛失控的生命危險,凌晨趕夜路將蘋果拉去城市里售賣。 但在阿娟這里,蘋果再也不是“傷心果”。 2020年,疫情原因導致蘋果滯銷。眼看過了收果的季節,果農們還沒有來收果子,于是阿娟找來一萬多個箱子,決定幫助果農們賣蘋果。 第一場直播就售出了2000多單蘋果,最后因擔心產量而叫停。后來有人告訴阿娟,那次直播她半天售出的蘋果,是一個鄉整個季節的產量,“放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圖 | 阿娟在直播售賣水果 另一方面,阿娟不僅解決了蘋果的銷量,還解決了果農們最擔心的運輸——阿娟銷量穩定在每月2萬單后,有許多快遞公司找上門要合作,并且承諾每天安排車輛運輸。 接踵而至的訂單,巨變的交通,讓大家都知道阿壩出了一個“阿娟”。 在鄉村,培養更多的“阿娟” 但很快,阿娟就感到力不從心了。 今年的蘋果季,恰逢阿娟生完二胎、剛出月子。在直播了幾場后,體力不支的阿娟決定減少農產品的收購和直播的場次。 無助的果農們找上了門。他們希望阿娟幫助自己售賣蘋果,以免一整年的辛苦努力白費。 最終頂著身體的疲憊,阿娟還是幫助果農們完成了直播。 但這也讓阿娟意識到,只有更多的阿娟,才能幫助當地人——阿娟決定舉辦公益講座,幫助當地人“觸網”,培養像自己一樣的抖音鄉村達人,“如果一個村有一個帶貨主播,這個村就不愁了。” 因為看見,所以相信。在見證了電商帶貨對嘉絨地區的幫助作用后,許多人叩開了阿娟的家門,想要學習電商帶貨。 圖 | 阿娟牽頭成立的電商學校 386,50。這是阿娟記的非常清楚的兩個數字。前者是她開辦公益培訓以來,培訓出的主播數。 這386名學員里,甚至有從西藏、青海來的,后者是她培訓出來的,一個最難忘的主播的年齡。 要在縣域做主播培訓并不容易,除了沒有完整的產業鏈,當地人對網咯的敏感度也不高,“甚至許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操作手機”,更別將他們從“知道電商帶貨"培養成”通過電商賣出貨“的專業達人了。 于是阿娟只能從最開始的,“什么是電商”開始教起,隨后再教大家怎么去拍攝、怎么去注冊公司、怎么涉及包裝、怎么和快遞公司談判。 在阿娟的幫助下,一名50歲的達人大媽“殺”出了重圍。 對方根據阿娟所說的,每天拍攝自己家養豬、喂豬、豬在山野撒歡跑的視頻,引來了許多“云養豬”的用戶,隨后這些用戶紛紛下單,大媽不僅買完了自己家的豬肉,還幫助附近的鄉親把豬肉賣完。 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大媽也有了人生第一個遠大的目標,“賣完全村的豬。” 除此之外,阿娟還利用抖音電商單量大、產品直銷的優勢,將市面上已經成熟的農產品標準體系引入當地,幫助當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產品體系。 以往水果豐收的時節,果農們會將所有大小果子混在一起,以極低的價格打包賣給果商。果商收購果子后再進行分類,往往能高出數十倍的價格。 圖 | 和鄉親們一起選果、打包 阿娟則告訴果農們,將水果按照尺寸分類后,標上不同的價格售賣,不僅減少了退貨,也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的品質,“優質產品更能叫上價格了”。 在阿娟的幫助下,松茸、菌菇,梨膏、牦牛肉、苦蕎茶……都上架了她的線上小店,目前每月能有數萬單銷量。 海量的訂單,也來帶了崗位的需求——比如打包、封箱,也解決了老鄉們家里田地有限、農閑時刻的收入問題。 拉起的完備電商產業鏈,跨越過了山谷溝壑帶來的天塹。讓當地許多特色產品,越過了曾經高不可攀的蜀道,有了自己的品牌。地域不再是阻礙。 另一方面,就業機會的多樣化,也讓縣城的街頭也多了許多年輕的面龐——這些年輕人,決定和阿娟一樣,留下來改變家鄉。 后記 2020年2月,阿壩州宣布全州脫貧。 阿娟也因為投身帶領當地農民致富,被央視稱為“高原最美格桑花”。 圖 | 央視報道中,阿娟翩翩起舞 可阿娟卻不覺得這是自己的功勞。她覺得自己很普通,只是一個小火把,只能幫助那些靠近的自己的人。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由愿意阿娟這樣愿意投身于共同富裕、建設鄉村電商的達人,地域之間的差距才會越來越小。 幫助地域,尤其是鄉村與城市,縮小因發展帶來的差距,也是抖音電商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在抖音電商中,有很多像@嘉絨姐姐阿娟 一樣的優質的三農創作者,他們借助短視頻和直播,讓家鄉的農特產被更多人熟知。 字節鄉村計劃推出重點項目“山貨上頭條”,由字節跳動公益和抖音電商共同打造,旨在通過優質內容和平臺技術,連接需要被看到的農特產地區和擁有潛在購物需求的消費群體,讓地方特色農貨走向大江南北。 “山貨上頭條”項目也將持續挖掘和支持這類正能量達人,和他們一起幫助地方農貨售賣、助力鄉村振興。除此之外,項目將持續在全國開展人才培訓,助力地方打造農產品品牌,幫助其農特產業發展,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從而助推鄉村經濟發展。 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成全,而是一群人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