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衛接連3次在發布會等場合亮相,同時順豐還與 港交所上市企業“金源米業”、中鐵等企業牽手合作…… 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順豐近年來一直在布局的“國際業務”。 實際上,成立僅25年的順豐目前已是全球第五大的專業快遞公司。但與國際四大相比,順豐顯然還有差距。 正因為深知這種差距,順豐實際上早就在布局海外、搶位國際市場上進行布局。 1、先行者FedEx和UPS的“并購”之路 從國內走向國際,順豐不止是大家眼中的“快”和“服務好”,口碑炸裂背后更多的是戰略的部署。 而這就要說到國際快遞巨頭FedEx(聯邦快遞)和UPS。 聯邦快遞于1971年創立,以航空快遞起步。1978年,在紐交所上市。到1983年,聯邦快遞年營收額達到10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首個創立不足10年。 隨后,為了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和行業地位,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聯邦快遞迅速擴展版圖,開展國際快遞服務。 當時,聯邦快遞采用的是外延性并購和合作,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僅2016財年,對公司營收貢獻最大的是全球快遞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據了半壁江山。 資料顯示,1984 年,聯邦快遞收購了在亞洲擁有辦事處的 Gelco,同年在中國、日本開展快遞業務;2005 年,聯邦快遞在廣州白云機場投資 1.5 億美元,設立新亞太轉運中心;之后,更是在世界范圍內接連收購當地快遞公司,進入該區域市場。 有數據顯示,從1998年以來,聯邦快遞先后并購了16家公司,并購領域主要來自國際快遞、綜合物流以及電商。 值得留意的是,早在1992年聯邦快遞就已經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1995年,成為首家獲得直飛中美航權的快遞運輸公司。 另一邊,同樣以并購迅速打開市場的還有UPS。 在1999年在紐交所上市的UPS,至今已累計并購超過40家公司,包括貨車運輸和航空貨運、零售發運和商業服務、海關報關以及金融和國際貿易服務的行業領軍者。 目前,UPS已在超過185個國家和地區經營國際小包裹和文件網絡。 那么,順豐會不會也通過合作加快布局呢? 對此,王衛今年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但我們還是希望比較穩一點,有的時候不要太激進,企業發展步伐要更穩健。 2、順豐國際業務已覆蓋200 多國家和地區 有資料稱王衛早在創業之初,就已經將FedEx、UPS、DHL等巨頭公司,作為學習的榜樣,并直接對標聯邦快遞。 實際上,早在2009年,順豐就已經開始計劃搭建國際業務的基礎架構。2010年正式開始拓展國際業務。 到2015年,順豐成立了國際BU,這代表順豐要把國際業務單獨成立一個事業部來做,直接與國際“四大”同臺對壘。當時,國際BU制定了“以B2C帶動B2B和C2C”的發展戰略。 目前,物流CTO 通過查詢順豐官網看到,順豐的國際業務已包括了國際標快、國際特惠、國際小包、國際重貨、直運+、國際電商專遞、海購豐運、以及海外倉等多元化服務。 其中,據工作人員介紹,國際標快時效最快,可以滿足緊急物品的寄遞需求;而國際特惠是經濟型快遞,價格優惠、時效穩定,很適合貨值高的跨境電商使用;國際小包則是主要針對2KG以下的跨境電商貨物的運輸需求。 另外,據介紹,順豐還可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制包括市場準入、運輸、清關、派送在內的一體化的進出口解決方案。 我們再看看順豐國際業務的覆蓋情況。 根據最新發布的2018年年中報,截至今年上半年,國際標快/國際特惠業務涉及美國、歐盟、俄羅斯、加拿大、日本、韓國、東盟、印度、巴西、墨西哥、智利等53個國家;國際小包業務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及地區;在美國、德國、愛沙尼亞等建立了海外倉。 很明顯,順豐的全球性快遞服務網絡,已覆蓋了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然,國際業務的收入相較也表現良好。僅2018年上半年,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12.21億元,同比增長40.78%。 3、輕資產模式 從近年來順豐在大部分經營業務的國家和地區的布局軌跡可以看出,其國際業務戰略與國內市場的重資產模式不同,國際市場主要還是以“輕重結合”的較輕資產的模式進行,且已經搭建起了全球快遞網絡,并仍在搭建。 具體來講,這個戰略思路就是“遠交近攻”:在近端市場,如東南亞等,主要設立分支機構和自營網;在遠端市場,主要是與國際巨頭和當地快遞服務類企業合作,互為代理,市場互換。 就拿遠端市場來講,去年5月,順豐與國際物流巨頭U P S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雙方擬分別對合資企業投資500萬美元,各持股50%,共同開發和提供國際物流產品,幫助兩家企業在網絡、規模等方面取長補短。 當時有專家表示,合作背后其實是一場順豐與阿里系快遞企業的卡位戰,順豐此舉也將把與阿里系的快遞戰延伸到國外。 今年,4月28日,順豐又1億美元投資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雙方將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將服務擴大至全球市場。 不僅如此,前段時間順豐發公告稱,擬在境外公開發行不超過5億美元的債券,最終獲得7倍超額認購。這也是中國快遞物流企業首次國際債券發行。更順豐國際化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然,順豐也在不斷夯實自己的競爭實力,重金投入基礎建設,這主要體現在航空方面。 今年,湖北鄂州建機場(也叫順豐機場)的獲批。作為國際核心樞紐,該機場是對順豐在民航方面的能力的強力加持。順豐控股高管曾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未來順豐將以該樞紐為中心,全力打造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航路航線網絡。 實際上,在航線方面也在不斷增加,目前順豐航空國際通航城市已增長至13個。最新增加的正是在前兩天啟用的 “深圳-新加坡”國際貨運航線。 貨機數量方面,截至目前,順豐航空已成為國內運營全貨機數量最多的航空公司,在役全貨機達47架,包括波音767、757、737多個機型,兼顧遠、中、短程運行的梯隊運力將得到提升,鞏固了順豐物流服務的核心競爭力。 從順豐的國際布局動作看,目前仍在搭建全球快遞網絡,似乎并無急于擴張國際業務的戰略。 事實上,從順豐控股目前營收規模與聯邦快遞還有明顯差距。 不過也正如王衛自己所講,全球化布局是“0到1”的變化,這需要一個周期。相信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深化,相信順豐將大有可為。畢竟,UPS從一家貨車公司到全球快遞業老大用了100年,Fedex從上市融資到躋身世界前列,也用了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