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項目部參與海上救援行動!”周五中午12點40分,中交一航局翔安大橋(廈門第二東通道)A3標黨工委副書記鄧湘波接到廈門同安海事處的電話:接報,舟山籍干貨船“浙定58733”在距離項目部施工海域30海里的角嶼東側附近海域擱淺,船上人員生命及周邊水域安全受到重大威脅,請項目部協調大馬力拖輪火速前往事發水域參與應急救援行動。“救援刻不容緩!”事出緊急,在快速與項目班子成員碰頭商定后,項目部決定派出拖輪“交工58”隨海事部門海巡艇前往救助,項目副經理常青立即隨船出發! 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海上航行,“交工58”抵達事發海域。經初步勘察,擱淺貨輪因疏于瞭望,偏離預定航道,觸礁擱淺,全船坐底在礁石上,雖然船身穩定,但已無自行脫淺能力。 同安海事處緊急調用“閩廈門客0103”將12名船員接下遇險船舶后,詳細詢問船舶性能及擱淺狀態,仔細檢查并確認擱淺貨輪沒有出現船體破損、燃油泄漏等問題。“船體完整!”響亮的報告聲讓常青和海事處工作人員都松了一口氣。隨后,在場人員共同勘測周邊海域的水深狀況,為確保成功救援做好充足準備。 “擱淺船舶右側方有一塊礁石!”在進行海域情況摸底時,常青的發現引起了所有人員的注意。這塊礁石增加了施救難度:如果正向拖拽,擱淺船可能與礁石發生擦碰,造成二次損傷。“等待最高潮位!待擱淺船舶起浮后,我們可以將拖帶的角度向左后方傾斜30°~45°,將船舶從礁石上牽引下來。”有著40余年海上工作經驗的調度任寶發了解到情況后堅定地說,給在場所有人員打了一劑強心針。 晚上18點,結合項目部參與救援人員科學詳細的現場勘察結果,同安海事處制定周密的救援方案,常青也完成了施救人員工作布置。所有人有條不紊地為救援創造有利條件:為確保安全拖帶距離,將兩條纜繩系成一條;打開探照燈提供充足的光照條件;“交工58”調整至最佳拖行角度;小型起錨艇牽引纜繩并予以加固等等。萬事俱備,只等夜晚的最高潮時刻。 凌晨0點10分,角嶼附近海域臨近最高潮位。“交工58”確認擱淺船舶纜繩固定完畢,在常青的高頻指令下,“交工58”按照預定方案,找準時機、加足馬力,拖帶擱淺船舶一次性脫淺,經復檢船體無破損、燃油無泄漏,未發生人員傷亡、海上污染等其他險情。 夜色里,“交工58”趁高潮水踏月而歸,“感謝A3標項目部的協助,應急救援工作圓滿結束!”同安海事處負責人程楊涵在救援群中激動地說。(文/杜宇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