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財報,數據顯示餓了么本季度實現每單盈利(UE,Unit Economics)轉正。同時,餓了么商家入駐持續加速,截至2020年6月30日,餓了么注冊商家數量同比增長達30,其中新零售的增長成為最大看點。
新財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核心經營指標全面超預期,為市場增添了信心指數,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轉型升級潛力都在加速釋放,這也體現在餓了么平臺的經營據數據上。
財報顯示,支付寶為餓了么餐飲外賣帶來了45的新增消費者,這意味著阿里生態融合不斷加速,伴隨著每單盈利轉正反映出的配送網絡效率及營銷效率大幅提升,餓了么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探索進入全新階段。
從送餐到送萬物,同城生活服務持續加碼
商家數量增長30背后,是餓了么“從送餐到送萬物”,豐富性不斷提升。
7月,餓了么宣布全面升級。餓了么CEO王磊表示,餓了么已從送外賣升級到送萬物、送服務,并將持續聚焦消費者的“身邊經濟”,服務用戶的同城生活。
財報表明,依托數字技術和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增值服務,餓了么在中國各地吸引了許多高質量的連鎖餐廳和本地服務商家。值得一提的是,商戶數量增長的同時,平臺供給端的多元化程度也不斷提升。
今年以來,新華書店、迪卡儂、良品鋪子、Roseonly、悅詩風吟甚至全國12家博物館先后上線餓了么。餓了么數據顯示,疫情后平臺非餐飲門店數量增速遠超大盤,其中寵物用品店增長6倍、母嬰店增長3倍。

以寵物經濟為例,根據餓了么本周發布的《2020寵物外賣報告》,過去一年餓了么寵物外賣訂單增長了135,平均每單寵物外賣達到125元,目前餓了么上的寵物商品及服務已超過3000種。新型外賣消費呈現出供需兩旺的態勢。
有分析師認為,平臺價值短期取決于需求端,長期則取決于供給端——供給端商家的數量、質量以及平臺為商家提供的各類數字化賦能,決定了平臺本身的長遠價值。而供給端的不斷蛻變,標志著餓了么已邁出了從“餐飲外賣平臺”泛化至“同城零售平臺”的堅實一步。
數字化不分行業,阿里生態融合效果顯現
在商家數量高速增長的同時,阿里自家“兄弟”們的合力也在不斷增強。8月19日,餓了么蜂鳥即配與銀泰百貨合作升級“定時達”服務?;陴I了么的即時配送網絡,用戶線上下單后,全國26個城市近50家銀泰百貨可實現門店5公里范圍最快1小時定時達,線下商業的數字化邊界不斷被拓寬。
財報中也披露,截至6月30日,餓了么餐飲外賣的新增消費者中有45來自支付寶,相比上一季度的40繼續增加。這意味著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生態融合正不斷提速,也使更多中小商家得以分享數字化紅利。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表示,數字化改造是創新的出路,走數字化道路、放大消費場景,通過大數據的精準匹配,才能拉動消費增長、提高消費效率。近日,百威集團也選擇餓了么作為其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數字化合作伙伴,依托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雙方共同推出百威品牌館,為無門店快消品牌探索數字化的未來可能性。
6月,餓了么平臺百萬商家加入天貓618,餐食、冰飲、醫美和休閑娛樂等行業成交量均創疫情以來新高,天貓平臺的整體外賣卡券訂單量環比增長6倍以上,并為品牌帶來大量優質客流。餓了么為線上購物熱情匹配線下消費場景,使得消費復蘇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真正“會師”,也為市場的信心提振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過對曼玲粥店、Tims咖啡、城市超市等多家企業的實地調研,餓了么提供的智能推廣、會員運營、客如云等數字化賦能工具,有效幫助企業擺脫了疫情沖擊?!敝袊嗣翊髮W商學院王強教授表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商業基礎設施’,給予了商家及行業當下最需要的能力,助力了中國經濟的穩健復蘇。”
(注:圖片已授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