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第一槍手 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公元855年,也就是唐宣宗大中九年三月,一年一度的進士科全國統一高考拉開了帷幕。 天下舉子匯聚長安。開考前,一位中年考生的出現,引起了監考人員的注意。 不是因為年齡大,科舉考試沒有年齡限制,滿頭白發的考生隨處可見。 也不是因為長得丑,畢竟不是選秀。 主要是因為,這位考生大家太熟悉了,這幾十年來,年年應考,年年落榜,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江湖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著名科舉釘子戶:溫庭筠。 1技驚天下 “把這個人的座位給我調換一下。” 發卷前,主考官專門安排,把溫庭筠的座位換到自己眼皮底下。 我倒要看看,你這次怎么作弊! 這些年來,溫庭筠頻繁參加科舉考試,坊間傳言,這個老家伙考試根本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專門充當槍手,替別人答題作弊。 前幾年,大唐曾發生過一起高考作文泄題案,當年的考生成績被宣布作廢,朝廷處理了一大批相關人員,轟動一時。 而那次高考的滿分作文,據說就是溫庭筠代寫的。因為缺乏證據,當時沒有追究溫庭筠的責任,這次說啥也得盯緊了,敢有一點兒小動作,立即拿下,老賬新賬一塊兒算。 被考官當做重點監控對象,溫庭筠很生氣,眾目睽睽之下,無計可施,只得匆匆答完自己的試卷,提前交卷離場。 主考官洋洋得意:傻眼了吧,再高明的作弊手段也逃不過我的火眼金睛。 沒想到,第二天,一條可怕的消息在社會上流傳:考試的時候,溫庭筠居然給八個考生傳了答案。 當天晚上,溫庭筠還發了一條朋友圈:盯得太緊,我已盡力,沒照顧到的兄弟們,對不住了。 朝野上下為之震驚!調監控反復回放,就是查不出問題出在哪兒。這家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難道失傳已久的武林絕技“傳音入密”又重現江湖了嗎?直到今天,這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新唐書·溫庭筠傳》記錄了這次作弊事件的始末:
2貪歡誤事 既然這么有本事,為啥自己每次考試都落榜?為啥不好好求取功名,偏要替別人當槍手? 別提了,說起來都是淚。 溫庭筠本是名門之后,祖上溫彥博曾在唐初做過宰相。作為官宦后代,溫庭筠自幼飽讀詩書,才思敏捷,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唐才子傳》中稱其:“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筆成萬言。” 參加科舉考試,從鄉試開始,溫庭筠一路過關斬將,所向無敵。《北夢瑣言》中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 就是說每次參加考試,這貨把手往袖子里一叉,閉著眼睛打好腹稿,然后提筆蘸墨,文不加點,一揮而就。每叉一次手,就寫成一篇賦,叉八次,八篇不同韻律的小作文完成,交卷,走人。江湖人稱“溫八叉”。 在詩詞創作上,溫庭筠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個人公眾號“溫柔似水”擁粉無數,隨便一首詩都是爆款,發出去就是10萬+。 既然這么牛逼,咋連個二本都沒考上? 吃虧就吃虧在他的行為處事上。 溫庭筠平素放浪酒色,恃才自傲,尤其喜歡譏諷權貴,從來不把領導放眼里,不知道無意間得罪了多少人。 唐文宗開成四年,27歲的溫庭筠第一次進京赴考。 當時的溫庭筠已是網絡大V,詩詞文才名滿天下,長安城里有頭有臉的人物爭相與之結交。溫庭筠素來“士行塵雜,不修邊幅”,進京后,別的考生都抓緊最后時間埋頭復習功課,溫庭筠則終日與京城官二代紈绔子弟混在一起,縱酒放浪,嫖妓賭博,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這其中,包括當朝宰相的兒子令狐滈。 高考在即,如此放縱,自然是胸有成竹,初試成績揭曉,溫庭筠名列第二。 功名富貴就在眼前,誰也沒料到,最后禮部復試那一天,溫庭筠居然棄考了。 什么情況? 別人問起來,溫庭筠支支吾吾死活不肯說。實在說不出口,考試前一天晚上,在怡紅院喝多了,夜宿青樓,第二天早上沒爬起來。 許多人為他感到惋惜,溫庭筠卻滿不在乎,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大不了明年再考一次唄。 到底還是年輕啊,那時他還沒有意識到,機會只有一次,命運的大門已經關閉,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錯過就不再。 更糟糕的是,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還會順便用門夾了一下你的頭。 3悔讀南華 當朝宰相令狐綯愛惜溫庭筠之才,說你也別回老家了,就留在我府內,跟我兒子一起復讀,準備明年再考吧。 就這樣,溫庭筠留在了宰相府。 別的考生都快羨慕死了,還沒錄取就跟領導走這么近,還住在人家里,對一般人來說,這等于一只腳已經邁進了成功的大門啊。 溫庭筠可不是一般人,他有一項特殊技能,就是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有一次,唐宣宗在宮里搞晚會,需要為《菩薩蠻》樂曲填詞,令狐绹為了討好皇帝,就讓溫庭筠寫了一首,然后拿去進獻給宣宗皇帝,謊稱是自己的作品。 事前再三告誡溫庭筠,千萬不要泄露給別人。 皇帝拿到詩詞后很是喜歡,交給演員排練,當天晚會的壓軸曲目,就是這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表演贏得滿堂喝彩,滿朝文武和唐宣宗一起,都夸贊宰相詩詞功底深厚,文采斐然。令狐绹謙虛地說:“過獎過獎,信手涂鴉之作,讓領導和同志們見笑了。” 君臣皆大歡喜,挺好的一件事兒對不對,溫庭筠聽說了,按捺不住心中的得意,到處跟別人說:“晚會上那首《菩薩蠻》并不是令狐宰相的原創,你們知道嗎,真正的作者是我,是我,是我溫庭筠!” 還發朋友圈炫耀,弄得天下盡人皆知,把令狐绹給氣的呀,說你是不是腦袋被門夾過呀,這不是成心辦我難看嘛。 還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詩,里面有“金步搖”一詞,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對仗語,請教令狐绹,令狐绹回家就問溫庭筠,溫庭筠馬上對以“玉條脫”。 令狐绹沒聽懂,說什么脫?啥意思?出自什么典籍?溫庭筠回答說,出自《南華經》第二篇。 第二天,令狐绹把詞跟宣宗皇帝一說,皇上說絕妙啊,宰相果然學識過人。 如果到此為止,又是挺好的一件事兒對不對,溫庭筠非要再補上兩句:“《南華經》并不是什么冷僻的書,大人在處理公事之余,也應該讀點古書啊。” 堂堂一國宰相,居然被晚輩后生教訓,老子供你吃供你喝,你特么還這樣羞辱我,令狐绹面色一沉,拂袖而去。 由此,令狐绹認定此子情商過低,完全不通人情世故,縱有才學也是枉然,這種人即便從政,也是個沙雕,宮斗戲里基本上第二集就得讓人給弄死。 所以,在之后的每一次科舉考試中,不論溫庭筠成績如何,令狐绹都從中作梗,堅決不予錄取。 那段時間,溫庭筠離開了宰相府,一直在長安復讀備考,連續多年,屢試不第。心里怎么也想不通,后來在別人的點撥下,才算明白了事情的起因,一聲嘆息,作詩感慨:
活該!領導面前就顯你能,你咋不上天呢?! 4聲色犬馬 夢想一旦破滅,隨之而來的,就是無邊無際的墮落。 原本就生活放蕩的溫庭筠此后更加沉溺于酒色,終日混跡于青樓妓館,所寫的詩詞也大多是一些花間月下、閨情綺怨的淫詞艷曲。所謂“花間詞派”,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 科舉考試還是每年參加,但已不再對錄取抱有任何希望,純粹是賭氣。 而且,為了維持生計,溫庭筠開始“以文為貨,攪擾科場”,替考代筆傳紙條,各種作弊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以至惡名遠揚,人稱“江湖第一槍手”。 這樣下去,一個天才不就毀了嗎? 溫庭筠有個表哥叫姚勖,是唐名相姚崇的五世孫,當時在湖州任刺史,不忍心看他這樣沉淪下去,就鼓勵他,說兄弟你要振作起來鴨,要努力上進鴨,要鼓起生活的勇氣鴨,要揚起理想的風帆鴨。 溫庭筠說拉倒吧,我跟你不一樣,你是國家干部,要啥有啥,前途無量,我一介書生,沒錢沒地位,窮困潦倒,哪有心思整那些沒用的。 姚勖當即慷慨解囊,資助了溫庭筠一大筆錢,以解除他的后顧之憂,讓他認真讀書,全身心投身文學創作。 溫庭筠果然沒有辜負表哥的一番好意,拿到錢之后,一頭扎進青樓妓院,醉生夢死,花天酒地,不出半個月,就把錢揮霍一空。 把姚勖給氣的呀,恨鐵不成鋼,親自帶人把溫庭筠從妓院拉了出來,當街一頓胖揍,然后把他趕出了湖州。 此事在《新唐書.玉泉子》中有記載:
溫庭筠受到這番羞辱,也覺得丟人,回家跟姐姐哭訴,溫姐是個暴脾氣,一聽就不干了,敢欺負我兄弟,不想混了!立刻殺到姚勖府上,大鬧一場。 不就是嫖個娼嘛,人之常情,年輕人誰沒去過妓院?你竟然當眾毆打他,他好歹也是個讀書人,你讓他以后還怎么在社會上混?找不到女朋友你負責啊?找不著工作你養他啊? 拉著姚勖的袖子死活不松手,雞飛狗跳,又哭又鬧。 姚勖前科進士出身,書香門第,溫文爾雅,哪見過這等潑婦,加上年紀大了心臟不太好,被這么一折騰,連嚇帶氣,沒幾天,竟一命嗚呼,死后葬于東都洛陽。 有史料記述了這段讓人嘀笑皆非的往事:
好心沒好報,攤上這樣的親戚,算是倒了八輩子霉了。 公元2008年11月,在洛陽萬安山腳下的伊川縣彭婆鎮許家營村,姚勖墓志被考古人員發現,目前存放于洛陽新安縣千唐志齋博物館內。 5梨花海棠 為什么古代的文人都喜歡流連于青樓?我分析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這是封建社會腐朽落后價值觀作祟的結果,資產階級反動文人缺少先進文化作統領,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沒有從思想上認識上嚴格要求自己,自甘墮落所至。 第二,不可否認,青樓娼妓不僅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休閑娛樂場所,也是廣大知識分子重要的創作源泉和創作動力,唐詩宋詞中許多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名篇佳句都取材于青樓,誕生于妓院。(詳見《最銷魂,煙花柳巷青樓》)。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風月場里的姑娘從不歧視任何人,不要求你有房有車,也不要求在房產證上署名,每次只要幾百塊錢,就能讓你享受最優質的服務。如果你再給姑娘們寫個詩填個詞啥的,那在妓院可受歡迎了呢。 比如溫庭筠,長得其丑無比,屬于照片貼門上就能辟邪那種,人送外號:溫鐘馗。要長相沒長相,要事業沒事業,就會寫幾首小黃詩,這樣的大齡屌絲,在外面的話,誰家姑娘會喜歡? 只有在青樓,他才能找到自己的尊嚴和價值。 溫庭筠唯一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就發生在妓院。 不是跟某個妓女,而是跟一個叫魚幼薇的小女孩。小魚出身貧寒,自幼喪父,跟母親一起在妓院負責洗衣做飯。溫庭筠認識她的時候,她才11歲。 魚幼薇不但長得眉清目秀,頗有姿色,而且愛好文學,知道青樓里小姐姐們唱的那些好聽的小曲兒,許多都出自這個大胡子叔叔之手,所以,對溫庭筠十分仰慕。 溫庭筠也喜歡小姑娘的聰明伶俐,乖巧可愛,一來二去,便收為弟子,二人以師徒相稱,在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轉眼魚幼薇到了14歲,情竇初開,小蘿莉愛上了怪蜀黍,主動示愛,一首《冬夜寄溫飛卿》,擺在了溫庭筠的案前:
這分明就是一封情書啊!溫庭筠看罷,當即陷入痛苦的矛盾糾結之中。 溫庭筠已年過半百,雖說當時嫁娶并沒有年齡限制,而且也有“一枝梨花壓海棠”的先例,還傳為一段佳話,但溫庭筠總覺得師生之間發生這種事兒有點兒不地道,非君子所為。 在這里必須表揚一下我們溫老師,堅守流氓底線,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抵制住了誘惑,不但拒絕了未成年少女的一時沖動,還主動把她介紹給自己好友的兒子李億為妾,充分體現了長者風范和一個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 可惜魚幼薇嫁到李家后,李藝的大老婆百般刁難,一天好日子也沒過上,最后竟被趕出了家門。 此時,溫庭筠早已離開長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音訊皆無。 在聯系不到老師的情況下,萬般無奈,魚幼薇在一座道觀出家,道號:玄機。 之前我就說過:夢想一旦破滅,隨之而來的,就是無邊無際的墮落。
這首《贈鄰女》,就是魚玄機看破紅塵,心灰意冷,墜入深淵的標志。 空虛寂寞的她,在咸宜觀中收了幾個女弟子,然后在門上貼出一張告示:“魚玄機詩文候教”。 名為研討詩文,但又特別注明:“然蕙蘭弱質,不能自持,復為豪俠所調,乃從游處焉。” 啥意思?讀過書的人一看就明白,這就是個披著文化交流外衣的妓院。 “于是,風流之士,爭修飾以求狎。”清寂的道觀轉眼變成了風月場。 魚玄機既美貌又有才,自小在妓院長大,耳濡目染,經驗頗為豐富,又是文壇大咖溫庭筠的緋聞前女友,所以,那些附庸風雅的文人趨之若鶩,一時門庭若市,生意十分火爆。 可惜好景不長,樂極生悲,幾年后,因為爭風吃醋,魚玄機失手打死了道觀里的侍女,被大唐法院以故意傷害致死罪處以極刑。那一年,魚玄機才26歲。 過了許久,溫庭筠才在千里之外輾轉得到這個消息,當時,年逾花甲的溫庭筠呆坐在窗前,凝望遠方,長嘆一聲,半晌不語。 6才高累身 因為恃才自傲,得罪權貴,屢試不第,加上舉止放浪,行為不端,溫庭筠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 雖說在詩詞方面有所成就,被看做是晚唐詩歌界的一面旗幟,但因學歷所限,溫庭筠在事業上并無建樹,只做過縣尉、巡官、檢校員外郎這一類的小官。 直到晚年,皇帝宰相都換了人,唐懿宗時,又有人舉薦溫庭筠,說既然此人常年混跡于考場,有豐富的考試和作弊經驗,何不量才而用,發揮他的特長,讓他負責科舉考試啊。 皇上說有道理啊,當即封溫庭筠為國子監助教,從六品,專門負責科舉考務。 這是溫庭筠事業的頂峰。 公元865年,也就是唐咸通六年,溫庭筠第一次以主考官的身份出現在科舉考場,那一年,他已經65歲了。 如魚得水的溫庭筠決心不讓自己的悲劇重演,一上任,就大膽改革科舉錄取制度,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考生不但可以申請查分查卷,還把準備錄取的考生作文試卷張榜貼出,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這下官員們慌了,你這樣搞,萬一有領導遞個條子或者有人送禮讓關照某個考生怎么辦?自己家或者親戚朋友家孩子高考怎么辦?一點操作空間都沒有了,這樣怎么行?! 以宰相為首,各部門紛紛上書彈劾溫庭筠不按規矩辦事,擅自更改祖制,要求將其調離工作崗位。 調令很快就下來了,溫庭筠被貶為方城縣尉,即刻到任。 廣大考生及家長聞訊,都為溫庭筠鳴不平,離任之際,十里相送。詩曰:
公元866年,溫庭筠黯然離開長安,不久,抑郁而終,享年66歲。 文章來源:孫繼勝的小宇宙 —END— 本公眾號所發布內容大多整編自網絡,這些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不代表民國雜談的立場。如圖文內容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郵件聯系:minguozatan@163.com,我們會及時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