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蘊含著怎樣的故事呢?.......... 前言 別人我不知道,老街自己最早接觸“封狼居胥”這個詞,就是來自于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詞最喜愛用典,讀辛稼軒的作品沒有一定學問會覺得艱難無比。所以大多數人要仔細看注釋才能搞明白,作者想說些什么,每個典故的背后的含義是什么。 先看看辛棄疾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老街以為辛棄疾詞中的“封狼居胥”有三重含義,下面是我的一家之言,歡迎詩友們指正: 一、第一層 霍去病 ”封狼居胥山“ 既然是典故,那么”封狼居胥“自然有出處,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來自于《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李廣等猛將如云。其中的少年將軍霍去病更是一個傳奇人物,十七歲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取得奇功。雖然他只活到了23歲,但是其短短的一生卻戰功赫赫。據說霍去病漠北之戰后,”封狼居胥山“ ,以至于”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辛棄疾永遇樂中的”封狼居胥”用的就是霍去病的典故。這是第一層意思。 二、第二層 劉裕父子的成敗 不過辛棄疾永遇樂中的“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并不是那么簡單,其中還有南朝劉裕父子的故事。 陶淵明當年“歸去來兮”、“種豆南山下”時,恰好是東晉滅亡,劉裕建立宋朝的時候,這是南朝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第一個政權。辛詞上闋有:”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這個有點賣萌的名字“寄奴”,就是宋皇帝劉裕。 劉裕和霍去病一樣,少年從軍,屢立戰功。對內平息戰亂,對外致力北伐,取巴蜀、伐南燕、滅后秦,直取長安。元熙二年(420年),劉裕迫司馬德文禪讓,即皇帝位,國號宋。2年后,劉裕在建康去世。終年60歲。 辛詞中“元嘉草草”諷刺的是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元嘉是其年號,劉義隆好大喜功,因為“聞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于是倉促北伐,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辛詞中的“可堪回首, 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說的就是當年拓跋燾(佛貍)的祠廟留在了當年其南侵的土地,竟然被百姓供奉香火。 這首詞的上下闕用父子對比,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一個是兒子的無能,一個霍去病一般勇猛的老爹。這是第二層意思。 三、第三層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第三層,是以劉義隆的元嘉草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反一正兩個典故來影射當時的南宋。雖然同樣是宋,但是南北朝還有一個英明果敢、能征善戰的皇帝劉裕;而幾百年后的南宋,卻一直委曲求全,對北方唯唯諾諾。 在宋高宗趙構時期,主和派一直占據主導地位。1161年,誤打誤撞的虞允文率領宋軍在采石磯擊敗了金主完顏亮。 詞中的”四十三年“是說,辛稼軒在四十三年前, 紹興三十二年(1162)率眾南歸 。想當年他 “壯歲旌旗擁萬夫 ,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樸姑 。”這是辛棄疾意氣風發的時代。但是1163年南宋發起的北伐卻慘敗而歸。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于開禧元年(1205)。當時南宋有一次準備北伐。賦閑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 因此有“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之語。 雖然辛棄疾主張北伐,但是對于當時的形式卻有這擔憂,認為當時的條件并不充分,有可能會出現“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的結果。 果然,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未作充分準備,便貿然發動北伐。當年北伐失利,開禧三年(1207年),在金國示意下,韓侂胄被楊皇后和史彌遠設計劫持至玉津園殺死,函首于金。時年五十五歲。 這是封狼居胥的第三層含義,結果真得如辛棄疾所說 ,”贏得倉皇北顧 ”。 四、辛詞”一片神鴉社鼓“ 隱藏在遙遠北方的致命威脅 辛棄疾在詞中用“佛貍”影射北方的侵略者,我們常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可是百姓們竟然祭祀當年的侵略者,所以會有:“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辛棄疾對于大家的麻木無能為力,自己空有一番見解和抱負,也只能嘆息: 只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辛棄疾在很早就曾經提到過一個驚人的觀點: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這是辛棄疾33歲(1172)時在《論亡虜疏》中說過的一句話 。 結束語 最后一次“封狼居胥” 開禧三年(1207年)秋,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26年后,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滅國。南宋終于趁火打劫,收復了一部分失地。不過元朝漸漸羽翼豐滿以后,于1279年滅宋。辛棄疾的驚人預言在100年以后終于實現了。 不過辛棄疾不知道的是,時間又過了100多年,明成祖朱棣趕走了蒙古統治者。這個能征善戰的皇帝親自率兵五次北征,在遙遠的北方,又完成了一次漢民族的“封狼居胥”。 @老街味道 古人的抄襲與洗稿 王勃杜甫歐陽修都這樣做,您怎么看? 對于很多寫詩寫得非常爛但卻喜歡在網上發表的人 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