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苗連貴 黛玉初進榮國府就感受到王夫人的溫情。王夫人吩咐鳳姐給黛玉做衣裳,告訴黛玉需要什么只管找“風丫頭”要,并攜她各處走走看看,將賈府的人和事向她一一指明。和善、盡心、周到,堪稱賢良舅母。 王夫人也關心黛玉的病。小說二十八回里,談論間,寶玉杜撰了一個荒誕不經的藥方,黛玉拉王夫人道:“舅母聽聽,寶姐姐不替他圓謊,他支吾著我。”王夫人道:“寶玉很會欺負你妹妹。” 黛玉撒嬌似地告寶玉的狀,她真希望王夫人像母親一樣疼她,王夫人也露出少有的慈祥——一幅貌似母女親情圖。 不過,親戚畢竟不等同于親人。黛玉久病不愈,寶釵說需要吃燕窩,寶玉為什么“不便和太太要”,而是悄悄回了賈母,讓賈母每日給黛玉一兩燕窩呢?(據第五十七回)按理寶玉應找王夫人,因為王夫人經管黛玉的醫藥,但他深知,真正疼黛玉的只有賈母。 《紅樓夢》刻畫人物,用筆極精到,該精描細畫的,絕不吝惜;該點到為止的,也絕不奢費。書中就這么一句話,隱含著多少難以言說的情事啊! 但不管怎樣,以親戚的情分看,王夫人并沒有虧待黛玉。她作為當家太太,有照管黛玉生活起居的責任,卻沒有對她愛如親媽的義務。比起待湘云刻薄的嬸嬸來,她算得上是稱職的舅母。 然而,其實王夫人在心理上對黛玉是排斥的,親不起來。緣何?這得回過頭來,先說說黛玉的媽賈敏。賈敏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鐘靈毓秀,也一定基因優秀,不然怎么會有黛玉的出類拔萃?王夫人作為嫂子曾和小姑生活過一段時間,處得怎樣?七十四回中她曾對鳳姐說:“只說你林妹妹的母親,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口氣,滿滿是對小姑的“羨慕嫉妒恨”。 古代家庭,年輕的媳婦需要小心、勤謹地伺候一家老小,而當小姑的,仗著爹媽的寵愛,往往對嫂子任性,還時不時給嫂子氣受。連王熙鳳這么個厲害人,對小姑也不敢怠慢。小姑們日常的吃喝穿戴就不用說了,小姑們結詩社,她出五十兩銀子,以供花銷;小姑們蘆雪庭聯詩,她不但提供鹿肉、酒肴,還趕來湊趣,獻上一句“一夜北風緊”的詩;隆冬季節大觀園冷,她建小廚房,方便小姑們吃飯……凡此種種,顯示她聰明,會做人,小姑們才沒和她為難。 而笨笨的尤氏去惜春那兒,卻被惜春“懟”出門,還惹了一肚子氣(據第七十四回)。同樣笨笨的王夫人,當年怕也沒少受賈敏的氣。“姑嫂斗”的結果,往往是姑占上風,嫂敗下陣來,灰頭灰臉。王夫人之于賈敏,大概如此。 王夫人當初嫉恨賈敏,自然難以垂愛其女。黛玉進了賈府,賈母把對賈敏的寵愛轉施于她,王夫人的心也就再次冷了起來。她對黛玉幾乎是先天的“心存芥蒂”。這是她的一段隱情。 王夫人視寶玉為命根子。她認為誰會妨害寶玉,便毫不留情地打擊,絕不手軟。她掌摑金釧兒,并攆出府;嚴辭詬罵病中的晴雯,也逐出門,罔顧二人死活,便是佐證。那么對于黛玉,這個有可能成為她的兒媳、卻又與寶玉屢出“狀況”的“小蘿莉”,她會認同嗎?王夫人的心理大概是有些扭曲的,賈母看晴雯,俏麗、口齒伶俐、針線活精湛,堪為寶玉所用,而王夫人則視美貌若禍水,能言慣道,就是要教唆壞寶玉(針線活好,就從略了)。美好在她眼里成了惡劣。晴雯長相及個性像黛玉,她看晴雯如此,對黛玉能有好印象嗎?黛玉的聰慧才思和“文學范”,在她眼里自然更不值一提了。 但賈母已內定黛玉為孫媳,闔府無人不知。第五十五回里,賈母的“小棉襖”鳳姐與平兒議事時說:“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已說得明明白白——這事,連仆人小廝都知道。 所以,前面說了,王夫人為什么關心黛玉的病?是為了黛玉,更是為了寶玉,她不情愿寶貝兒子娶個病懨懨的媳婦兒。但黛玉的病始終不見好,人參、肉桂的,吃了一大堆全不見效,王夫人對她不免心生煩厭。再則,黛玉的心性和為人想必她也看不慣(從她對晴雯的“差評”推知)。 寶釵來了,賢淑,懂禮教,上上下下招人喜歡,方方面面符合賈府的規范,其母薛姨媽更是放風“金玉良緣”,要嫁就嫁有玉的人。王夫人喜釵厭黛之心更重了。王夫人誣稱晴雯是“女兒癆”,事實上晴雯并無此癥,而黛玉倒真有點“女兒癆”。這句惡毒的“指桑罵槐”,及其它一些閑言碎語,黛玉不會不有所耳聞,使她感到莫名的壓抑。為什么說“風刀霜劍嚴相逼”呢?大觀園遠不是和平、安寧的世外“香丘”。 其實黛玉當初一進門,就覺出賈府的森嚴,此后她越來越多地看到賈府的黑暗和殘酷:趙姨娘魔魘寶玉、鳳姐叔嫂,邢夫人借繡春囊打壓王夫人,王夫人抄檢大觀園,逼死晴雯,迫害眾丫鬟等。黛玉就在這樣的環境生活,能不恐懼?她無父母兄弟,除了寶玉,賈母是她唯一的保護人,是紫鵑說的,“有老太太一日,好些,一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欺負罷了……”(第五十七回)這些“人”中,或許就有王夫人。 王夫人自上次問黛玉的病,兩人有過一次“親密接觸”后,幾乎再無交集,可見其對黛玉的厭棄。但是賈母看好寶、黛,將二人比作“冤家”,“不是冤家不聚頭”,明指二人關系與眾不同(她后來可能改變了主意)。王夫人明面上不敢違拗,心里不悅而已。寶玉和黛玉之間常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毀”,每出“狀況”,都是賈母過來擺平的,王夫人在旁,卻一聲不吭。不吭聲,不等于沒意見,心里咋想,讓人揣摸不透。敏感的黛玉一定感受到王夫人對她、以及對二人情好的不滿。 賈府的當家人是賈母,更是王夫人。封建家長不承認愛情的合理性,不認可禮教之外的兒女私情。賈府不希望看到已經“離經叛道”的寶玉身邊出現一個他的“知己”或“志同道合”者。從王夫人對黛玉的態度看,實際上已宣布了寶、黛愛情的死刑,也預示了黛玉的悲劇命運。 晴雯之死,寶玉憤激之下,在《芙蓉女兒誄》中“大逆不道”地稱其母為“悍婦”,是逼死晴雯的罪魁。“晴為黛影”,學界稱,“誄晴雯實為誄黛玉”。黛玉是怎樣死的?撇開續書不論,黛玉之死難道與王夫人無關? 自始至終,王夫人對黛玉都沒有親情,自然也不會有發自內心的疼愛。 這是“朝花時文”第1761期。請直接點右下角“寫評論”發表對這篇文章的高見。投稿郵箱wbb037@jfdaily.com。 投稿類型:散文隨筆,尤喜有思想有觀點有干貨不無病呻吟;當下熱點文化現象、熱門影視劇評論、熱門舞臺演出評論、熱門長篇小說評論,尤喜針對熱點、切中時弊、抓住創作傾向趨勢者;請特別注意:不接受詩歌投稿。也許你可以在這里見到有你自己出現的一期,特優者也有可能被選入全新上線的上海觀察“朝花時文”欄目或解放日報“朝花”版。來稿請務必注明地址郵編身份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