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延風(fēng) 詩經(jīng)詩經(jīng),詩也是一種經(jīng),而且是最好玩的經(jīng)。詩跟微江湖的四季是好朋友。先從春天開說。 小院矮墻的外面是一排杏樹,三月忽然開花,人人就從冬天醒悟過來。杏樹先開花后長葉子,花朵直接從枯枝里長出來。這事仔細(xì)想似有點(diǎn)不妥:花是新娘,葉子是新郎,應(yīng)該先有新郎出來,再去迎接新娘,怎能讓滿樹的新娘在那兒花枝招展?但杏樹不那樣認(rèn)為。冷落寂寞了一個冬天的世界,應(yīng)該首先有花朵出場,帶來驚喜。 杏花跟梅花有點(diǎn)像。它們像候鳥一樣,冬天先落在梅枝上,春天換個顏色再落在杏枝上。 杏花剛開的一個早晨,私塾先生帶孩子們在微江湖春游,說如果你們能找一些景物演員,我就可以用詩來演一戲。孩子們就找到了一些:杏花,柳樹,湖水,小橋,草坪,小路,鳥,風(fēng),雨。 先生于是拉開了幕布: 第一幕:二月湖水平,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這首詩有個哥哥,叫‘春眠不覺曉’,他們的爸爸都是孟浩然。兩個都很可愛,可惜哥哥占盡了名分,弟弟卻隱居著,知道的人不多。昨天晚上我在古書中找到了他,請他來看看出生時候的景色。你們覺得微江湖的景色更像哪一首?” 討論的結(jié)果是更像“二月湖水平”,因?yàn)檫@里有湖水,有鳥鳴,有林花,有小徑兩邊的草。 第二幕: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先生問:“什么是杏花雨?” 小朋友甲說:“杏開花時候下的小雨。” 先生說:“杏花雨會不會是飄落下的花瓣,像雨一樣?” 小朋友們開始討論。女孩Amy說:“花瓣沾在衣服上比較恰當(dāng),而說雨滴沾在衣服上就不恰當(dāng)。”另一個小朋友陶子說:“可是花瓣貼在衣服上怎么能濕呢?”女孩小葉說:“也許剛下過雨,所以花瓣是濕的。” 先生說:“想象力很好,表揚(yáng)!要有工匠精神,細(xì)節(jié)決定成敗。也許是因?yàn)轭^天晚上有‘夜來風(fēng)雨聲’,所以花是濕的。” 然后大家站在杏樹下一起搖樹。“刷刷刷刷……”雨滴和花瓣一起落下。“哈哈哈哈!這才是真正的‘沾衣欲濕杏花雨’!” 杏樹前面是個草坪,草坪那片有一條帶狀靜水,看起來像河,窄而長,到東西兩頭各拐一個彎不見了。兩旁垂柳依依,水邊頑石累累,又雜以葦草,水中小魚游來游去,還有兩個小橋。這就是微江湖。 有了微江湖就有了微江村,微一切。微江湖有靈氣。杏子黃了的時候,一夜之間所有的青蛙都叫了起來。等到蟬來替換的時候,夏天就到了。 暑假的一個下午,先生在知了聲中教孩子們做魚鉤。點(diǎn)一根蠟燭,用鉗子夾一根針燒紅,另一只手拿個鉗子把針彎成豎彎鉤形狀就行了,旁邊的女老師是私塾先生的妻子,教孩子們畫一張紙棋盤,只為了復(fù)原杜甫住過的一個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來自去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作棋局,稚子敲針做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大家最后發(fā)現(xiàn),“清江”就是微江湖的那一帶細(xì)水,或者吾尚塘河。“江村”就是微江湖小區(qū)。“堂上”私塾的堂屋。“鷗”不是本地鳥,不在沒關(guān)系,然而燕子呢?忽然發(fā)現(xiàn)從來沒見過燕子。 先生說,沒有燕子,微江湖就不完美了—— 微江湖上尋舊識,遍數(shù)前鳥少燕子。 小朋友阿花問燕子去哪兒了?先生說:“燕子不喜歡樓房。微江湖靠河的那邊有一些雙拼別墅,好像都沒有人住,說不定那兒有燕子做窩。”于是大家出發(fā),去那邊找燕子。 這一排雙拼別墅一共十幾家人,每個都有一個大院子。幾乎都沒人住,有六七家沒有裝修,院子里是一米深的荒草。大家一人找一根棍子拿上,打草驚蛇,繞著每個房子看。先生說燕子喜歡開著的門窗,可以飛進(jìn)去在堂屋的墻上做窩。最后小寶找到一個開著的窗戶。 窗臺很高,先生抱起孩子一個一個往里看,一樓的客廳墻上不見燕窩。大寶忽然說,老師,里面有沒有狐仙呢?先生說,干脆翻進(jìn)去看看吧。 一個一個抱上窗臺跳進(jìn)去,先生最后進(jìn)去。一樓二樓三樓共有七八個房間,都空著。到了三樓的陽臺,可以俯視吾尚塘河,景色非常好,先生詩興大發(fā),領(lǐng)大家手扶欄桿,望著江水,大聲誦古人詩一首: 江樹江村繞似環(huán),平沙何處問前山。 斜陽掛樹催鴉急,野岸橫舟似鷺閑。 然后下到地下室,發(fā)現(xiàn)一個放滿雜物的房子,挺長挺大,光線陰暗。 樓道沒有燈,一行人從黝黑的樓梯上走下來,前面的先把頭探進(jìn)去觀望。有人大喊“鬼來了”,則返身就跑,過一會沒事了再返回來。摸進(jìn)去,只見磚地水泥墻,里面有架子床,木料,壞自行車,老舊的椅子,幾個大蛇皮袋裝著被褥衣服等。一個小窗戶朝北,很陰涼。屋頂墻角有蜘蛛網(wǎng),蛐蛐從門縫鉆進(jìn)來,在角落唧唧叫。在雜物中間跋涉找寶。每人都有收獲:磁鐵,破碗,放大鏡,陀螺,收音機(jī),能反光的小鏡子,喇叭,氈帽,拐杖,空錢包,小鼓,玻璃球等,然后在雜物中的破竹席上打牌贏寶。私塾先生送來了零食飲料,說假裝這是大塊吃肉大瓶喝酒。一邊吃一邊說鬼故事和盜墓賊的故事。 晚飯時女老師領(lǐng)著媽媽們一路找了過來,每人手里也拿著一根棍子,站在窗口喊。小朋友和先生在訓(xùn)斥聲中從地下黑黑地鉆出來,頭上頂著蜘蛛絲,每人手中都攥著寶藏: 為尋燕子到荒村,卻入狐仙洞深深。 學(xué)經(jīng)尋寶兩不誤,書童海盜不須分。 (刊于2018年11月25日解放日報朝花周刊綜合版) 這是“朝花時文”第1761期。請直接點(diǎn)右下角“寫評論”發(fā)表對這篇文章的高見。投稿郵箱wbb037@jfdaily.com。 投稿類型:散文隨筆,尤喜有思想有觀點(diǎn)有干貨不無病呻吟;當(dāng)下熱點(diǎn)文化現(xiàn)象、熱門影視劇評論、熱門舞臺演出評論、熱門長篇小說評論,尤喜針對熱點(diǎn)、切中時弊、抓住創(chuàng)作傾向趨勢者;請?zhí)貏e注意:不接受詩歌投稿。也許你可以在這里見到有你自己出現(xiàn)的一期,特優(yōu)者也有可能被選入全新上線的上海觀察“朝花時文”欄目或解放日報“朝花”版。來稿請務(wù)必注明地址郵編身份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