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汽車越來越多,從高端進口、老牌合資到后起之秀自主品牌應有盡有,市場上的車多了,眾多消費者就容易看花了眼,于是就有些車型導購的聲音出現。 對于導購這詞,是具體因人而異的,有些人買東西就是跟隨想法走,看到哪個順眼就是那個,有些人會比較謹慎,要多了解比較一番才敢下手。所以第二部分群體很樂意聽聽導購的聲音,但是有些意見這里不敢茍同,就是比較常見的以配置論英雄。 首先來看下家喻戶曉的合資品牌代表車型,大眾捷達這款車,官方售價為7.99-13.49萬,目前在市場上還有著2萬多的優惠。 我們只拿最新款2019款車型來看,還看最高配車型,指導價為10.88萬的2019款 夢想版 1.5L自動舒適型。 我們查了查這款高配車的配置,找了找能拿的出手的配置也只有:胎壓監測、后駐車雷達、定速續航、電動天窗、多功能方向盤、后視鏡電動調節加熱、車內空氣調節/花粉過濾。 上面這些配置,如果在自主品牌里,不用賣十多萬,一半左右的價格就能拿下,或許還要多出一些配置,但是怎么一半售價的國產車怎么不如月銷過三萬的捷達銷量多呢? 而如今出現的大部分聲音,就是走了一條以配置論英雄的路線。我們現在都說自主品牌在崛起,拿來看外觀的確不在抄作業了,甚至還有了自己的家族風格,配置更不用說,自主品牌最不怕的就是比配置,秒殺同級秒殺合資甚至都能秒殺豪華品牌。 于是乎,結論就出來了, xx價位完全可以買自主品牌。 對于xx價位買自主對不對,這句話先不去驗證,但是這個結論的重要組成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比配置出來的結論。 但是這里忽略了汽車本身最重要的一部分,汽車三大件,即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 這里要說完全忽略了嗎也沒有,常見的評價都是開起來的動態感受,發動機有沒有勁,變速箱換擋頓不頓挫,底盤過濾顛簸整不整,還有的會得出一個結論,不亞于合資品牌的行駛路感。然后最后的總結又回到配置:xx價位完全可以買自主品牌。 其實這里也有行業的局限性,因為了解車的時間短,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將車的特點表述出來,對于車輛的耐用性及可靠程度是媒體行業無法觸及的。那么對于一款車背后的功夫怎么樣,還是得交由實際的用戶去體驗。 當然了,這里也不只是自主品牌的對比,相同價位的合資品牌,本來是對比,結果只用配置來決一勝負,這種表面動動情的功夫根本不可能得出用戶使用方面的結論,配置高怎么樣,開著省心更重要。 所以今天我們主要表達的,是希望大家不要被如今以高配置論高低的聲音所蒙蔽眼睛,一輛車最基本的是開起來用起來怎么樣,而駕乘體驗感并不是凌駕在品質感和可靠性上的。自然以單方面的配置論英雄一說絕對是謬論,那么評價一部車的好壞,不是看配置,而是要多看一部車最基本的皮實可靠性,我們的傳統講究面兒,但對于一部工具屬性的車也得講究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