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朱喜 通訊員 邱璇)雪白的櫻桃花在舒城縣張母橋鎮幸福山間地頭競相開放,春風拂來,落英繽紛。當下,這樣一幅花海田園正以強勁的“賣點”和超高“顏值”,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賞花休閑。 “櫻桃花”變身“致富花” “現在來賞花,5月來摘櫻桃,美景配美食,實在是春夏之享受。”趕來賞花的游客束俊,正在對著櫻桃花海開始自己的創作。 看著前來游玩的孩童在櫻花樹下嬉戲,游客在花叢中暢游,正在勞作的村民笑得燦爛,扶貧工作隊隊長周傳宏感嘆道:“別人看櫻花、吃櫻桃,可能只是看熱鬧、吃甜味,農戶種櫻桃樹,卻有別于別人不同的感受,種上櫻桃樹,就種下了新生活,扮靚了村莊,搞活了經濟,富裕了農家。櫻桃花成了幸福花,櫻桃樹成了搖錢樹。” 近年來,該鎮看準了車廂溝櫻桃的經濟價值和旅游價值,大力發展以“旅游觀光+戶外采摘”為主的體驗性鄉村旅游,推動產業發展、集體增收、農民致富。車廂溝櫻桃激活了周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更成了當地一張靚麗的“風景”名片。 ? 山溝溝里長出“紅寶石” 車廂溝組位于該鎮白果村幸福山上,幾十年前農戶在山上種植了這片櫻桃林,特殊的地貌環境,孕育了櫻桃的品質。但受制于群眾意識不強、交通不便等因素,2016年以前一直未得到大規模發展。 車廂溝道路拓寬工程、新建11個會車點、旅游公廁及大型停車場建設......政府的一系列舉措,讓白果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村也成為了留得住人氣、聚得起財氣的美麗鄉村。規模上去了,品牌打造持續進行中,該鎮黨委政府也保證了服務也跟得上去。 每年五一節前夕,這里的櫻桃就集中上市了,前來旅游、觀光、采摘的游人絡繹不絕。僅櫻桃產業一項,每年可為群眾增收萬余元。該產業也逐步成為集旅游觀光、田園采摘為一體的扶貧產業。 “政府的幫助下,這兩年我們的櫻桃賣得起價了。”貧困戶涂到明是全村的櫻桃種植大戶,家中的4畝櫻桃樹已盛產多年,待櫻桃樹全部盛產,每斤櫻桃可賣出15元。 “好風景”更是“好錢景” 張母橋鎮轄13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社區,共有3個貧困村,到目前為止,貧困發生率已從2014年的9.78%下降到0.07%。 為了找到脫貧好路子,鎮政府從品質優良又有特色的櫻桃入手,通過打好幸福山旅游這張牌,深入做好“旅游 ”文章,打造林果之鄉,“車廂溝櫻桃”產業只是未來全鎮主導產業中具特色的其中一個。 藍莓種植基地、櫻桃采摘基地、黃桃采摘基地、獼猴桃種植基地......近年來,張母橋鎮以“一村一品”為理念,加快融入市級“江淮果嶺”建設,不僅如此,該鎮還發展杭白菊種植、油茶等,推動了鎮域土地流轉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生態扶貧,走出了一條具有生態特色的扶貧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