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樸實的道理,永遠都是不過時的自然義理。就像蒙草堅持“用一方的鄉土植物修復一方的生態”一樣,在奠定了良好的自然生態肌底之后,同時也在思考如何依托生態和地域優勢資源,形成良性經濟驅動力,讓生態、生產、生活實現完美融合。“阿爾山白狼鎮生態綜合建設項目”即是一次“三生三產”的重要實踐。 ![]() ▲蒙草阿爾山白狼鎮森林小鎮實拍圖 白狼鎮位于大興安嶺南麓,是洮兒河的發源地,與阿爾山市中心僅隔30公里,距蒙古國邊境線僅20千米。白狼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3%左右,位居阿爾山市第一,可以與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相媲美。因此,白狼鎮就是在群山茂木圍繞下的一座“森林小鎮”。 ![]() ▲蒙草阿爾山白狼鎮森林小鎮實拍圖 蒙草公司阿爾山城市開發項目以大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發展為契機,圍繞“生態立鎮、旅游興鎮、產業富鎮”的總體發展戰略,將林俗旅游為主導產業,進一步融入“健康阿爾山·生態文明體驗區”的發展大局中,促進原有林業經濟向接替產業的過渡轉型。 “三生三產”促發展特色小鎮獲榮光 2017年8月,阿爾山市白狼鎮獲“中國特色小鎮”稱號,并先后榮獲“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休閑農牧業與旅游示范點”、“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自治區級環境優美鄉鎮”、“自治區級旅游名鎮”等多項榮譽稱號。 ![]() ▲阿爾山白狼鎮民宿實拍圖 通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建設規劃,不斷探索“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新模式,將“一、二、三產”相結合。如今的白狼鎮變得環境美了、村子富了、客人多了、老百姓的日子紅火了。 阿爾山市白狼鎮地區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針對這種氣候,蒙草選用耐寒及越冬能力強的鄉土植物進行景觀建植,結合自然及規則兩種種植方式,將草、灌、喬鄉土植物合理搭配,與周圍環境融形成“步移景異”的自然景象。 ![]() ▲蒙草現場施工圖 ![]() ▲沿河景觀實拍圖 因地制宜對人居環境進行改善,實現人與自然協調式發展,是推進白狼鎮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關鍵環節,更是實現百姓安居樂業的重要途徑。蒙草在生態修復設計時,注重植物色彩季節變化,形成“一次種植,四季有色”的美景。衍生出以生態改變生活,以景色引人聚集的森林特色小鎮發展模式。 ![]() ▲白狼鎮實拍圖 環境美了,生活好了,伴隨著白狼地區的旅游產業發展,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許多村民在白狼鎮一方面通過自主創業,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與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實現了精準扶貧。老百姓不僅能夠在“家門口”賺錢,更是能用自己的生產勞動來回饋大自然,維系它的綠色與健康。 ![]() ▲村民創業特產店 特色產業為引擎三產聚集齊發力 我們曾在之前的公眾號文章《從蒙草百合節看特色小鎮運營模式新探索》中深入解讀了蒙草對于特色小鎮的理解。其實,我們講“特色小鎮”也好,講“田園綜合體”也好,講“美麗鄉村建設”也好,重要的不是名字和稱謂,更不是概念和噱頭,而是透過項目本身真正嘗試著尋找以良好生態為基礎的產業驅動力。 聚焦自身優勢特色產業,實現產業鏈自然眼神,形成“產業本身+產業應用+產業服務”的產業集群結構。既要“三生三產”,又要“合國情、順地情”,讓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阿爾山蒙草生態營地實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