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圓桌討論“烏鎮論道——回顧與展望”,從左到右依次是圓桌主持人楊銳;法迪·切哈德,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席高級顧問;沈南鵬,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布魯斯·邁康納,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副所長;丁磊,網易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柯曼,SAP全球高級副總裁。圖/攝影師陳拯 注:2018年11月7日,烏鎮互聯網大會第一天的下午場,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席高級顧問法迪·切哈德、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副所長布魯斯·邁康納、網易公司創始人兼CEO丁磊、SAP全球高級副總裁柯曼展開了一場主題為“烏鎮論道——回顧與展望”對話。 沈南鵬連續參加五年大會,有兩個明顯的發現:一是越來越多的外國來賓來到烏鎮。二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出現。他談到,“中國的互聯網經濟也是大海,不是小的池塘。” 過去五年,丁磊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新面孔,但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6年,那一年AlphaGo下圍棋大獲成功,“我覺得這也許是下一步互聯網發展新的標志性時刻點,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年代的開啟。” 關于中國未來五年的創新,柯曼認為,“把設計發到萬里之遙的工廠,他們再生產寄回來,這種模式恐怕要結束了,會驅動新的全球模式,中國就在這樣一種變化的中心,必須要面對這樣一種挑戰。” 沈南鵬則把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分為兩場,“上半場是‘互聯網+’,我們看到各種互聯網的產品,越來越滲透到生活當中的每一部分。而接下來,可能更多的是‘+互聯網’,各行各業包括傳統產業正在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 以下是圓桌實錄,編輯刪減整理: 五年路程和感悟 主持人:大會成功舉辦已經有五屆了,在座的嘉賓大部分成為這五屆烏鎮進程和共識建立與磨合的見證人和參與者,想必每位都會對這五年的路程有自己的感悟。接下來每人花兩分鐘時間來給我們分享一下,自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之后,各位有什么樣的重大進展?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席高級顧問 法迪·切哈德:過去五年,中國已經成為了數字經濟的核心國家,不只這些簡單的數據,因為中國的數據是很振奮人心的,但是我主要看到,中國對于全球數字行業的塑造和走向所起到重要的作用。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 沈南鵬:我已經連續五年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了,每年都是互聯網企業家和互聯網相關行業,包括風險投資行業人士一次最重要的聚會。我發現兩個明顯的現象:一是越來越多的外國來賓來到烏鎮。二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出現。 兩天以前,習總書記在進博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講到,中國的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一個小池塘。我感覺中國的互聯網經濟也是大海,不是小的池塘。不僅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家——如丁磊、曹國偉、張朝陽和馬云、馬化騰、李彥宏等都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常客,可謂群星匯聚;而且每年都會有一批新的互聯網行業的優秀企業家、創業者涌現出來,他們來到烏鎮這個舞臺,讓人感覺真的是新人輩出。 法迪·切哈德:我也是連續五屆出席了世界互聯網大會,每次來烏鎮我能看到一些新的景象,看到烏鎮一些變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出席,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不同領域創新成果上都令我們非常吃驚,也有越來越多年輕的企業、新興企業來到烏鎮跟我們分享他們的見解,跟我們分享他們創新以及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 未來我們應該是進一步希望不光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加互聯網大會,也希望更多的國外企業能夠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昨天我們在高級別的會議上也提到了希望來自于各國的企業都能夠出席烏鎮的互聯網大會,這樣可以把我們峰會推向一個新高。 網易董事長主席 丁磊:烏鎮離我家很近,在沒有互聯網大會之前我也經常來烏鎮,但當五年前把這個地方選擇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落戶地的時候,我自己是很高興的。因為烏鎮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古色古香的水鄉小鎮,有特殊的中國元素符號在里頭。但是互聯網又是特別先進的、虛擬的一個網絡空間。 我在過去五年中印象最深刻就像沈南鵬講的就是看到越來越多的新面孔,新的企業進來,還有非常多的人想從事互聯網這個行業,在關注這個峰會。 過去五年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互聯網大會是2016年,AlphaGo下圍棋的成功。我覺得這也許是下一步互聯網發展新的標志性時刻點,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年代的開啟,所以我非常希望在未來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當中有更加多的技術、創新能夠涌現,就像互聯網精神是創新、開放、共享,希望烏鎮互聯網大會能給連接不僅僅是中國企業家,是全世界所有的互聯網企業聚會熱點地方。 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副所長 邁康納:我可能是唯一的一個嘉賓沒有連續五屆出席世界互聯網大會,但是我還是有自己的一些觀點。因為我就住在上海,在過去五年我也見證了這里的變化,看到了互聯網從電子商務平臺——消費者所使用的工具,變成了一個核心,無論是供應鏈也好,還是制造鏈條,現在互聯網都處于所有要素的核心。 圓桌討論“烏鎮論道——回顧與展望”,圖/攝影師陳拯 談商業模式 主持人:互聯網行業是非常新穎的行業,比起20年前,我們也看到了巨大的技術革命,在商業模式方面有什么跟我們分享的? 沈南鵬:縱觀中國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上半場是“互聯網+”,我們看到各種互聯網的產品,越來越滲透到生活當中的每一部分。而接下來,可能更多的是“+互聯網”,各行各業包括傳統產業正在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有互聯網的產品,傳統的制造業、醫療、教育也需要有互聯網的工具和解決方案。 比如很多大中型醫院都已經開始用互聯網的工具更好地服務病人。幾個月前我有機會去上海拜訪了幾家醫院,他們以前用我們提供的捐贈來做臨床新藥開發。他們現在拿捐贈將人工智能運用到醫療里面,而且不僅僅利用在某一個產品上面,某一個科目上面,還跨多個科目。 從血糖的早期監測、到手術的輔助工具、到醫學影像助理,多家互聯網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司在跟這些醫院進行深度的合作,其中不少是紅杉投資的早期企業。一個醫院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滲透了互聯網血液,滲透了人工智能手段,這是中國互聯網發展下階段可能出現的現象,不僅是純的互聯網公司在開發新經濟產品,所謂“傳統”企業也有自己的互聯網解決方案,有自己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丁磊:我也贊同南鵬剛才說的,互聯網行業應該重視互聯網應用,尤其是互聯網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 我在1994年上網的時候,那個時候根本不知道互聯網商業模式是什么,只是上網瀏覽,一直到1997年雅虎的模式是賣廣告,后來通過互聯網做電商,今天看到的亞馬遜、谷歌。 但是你會看到今天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到金融、醫療、教育任何一個領域,而且我可以跟大家說如果說你目前所在的行業領域不重視互聯網的話,很容易有可能會被取代。尤其這兩年,人工智能翻譯、無人駕駛汽車,這里應該是說越來越滲透緊密的滲透到各行各業里去,來提高效率。 在創新領域,中國未來五到十年會不會獲得更大突破? 主持人:我下一個問題是問三位外籍嘉賓,中國互聯網在20年前恐怕還是從“0”到“1”的階段,但是從“1”到“99”,中國做得非常快、非常棒,我們學的很快。一個奇跡連著一個奇跡地發生,你們覺得中國會不會在創新領域未來五到十年獲得更大的突破呢?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 柯曼:我先談談你剛才的問題,業務模式是一個主要的機會或者是挑戰。對中國的傳統行業,是工業4.0或者產業自動化,距離消費者更近的數字工廠比如在德國,或在其他國家離消費者更近,到了店里量你的腳馬上數字生產出鞋適合你的腳形,這就是未來,很多都是這樣。 把設計發到萬里之遙的工廠,他們再生產寄回來,這種模式恐怕要結束了,會驅動新的全球模式,中國就在這樣一種變化的中心,必須要面對這樣一種挑戰。 談到你剛才講的創新,我們也來看這方面的機遇。比如說有一些電子汽車,中國現在的電子車輛也是非常先進,我來自德國,過去一百年我們一直領導全球的汽車、傳統的燃油汽車,我們知道怎么來開燃油汽車。現在這種電動汽車,靠軟件來驅動四個輪子,創新把新的技術放在一起,比如說有一個統一軟件平臺,我看到中國在這方面從“0”到“1”走得很快不斷突破。比如汽車用的電池技術必須要很快地“0”到“1”,像歐洲再也沒有電池廠,在過去五年來在中國出現很多這樣的經歷。 法迪·切哈德:毫無疑問中國會成為一個創新強國。比如說要什么樣能夠驅動這樣一種人工智能就是數據,中國由于規模如此巨大,由于這么大的收集產生數據如此大,實際上在這種建立起人工智能的算法方面,機器學習方面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具有優越性,所以覺得中國在這方面是領先的來引領人工智能的革命這肯定會發生,這是其中一個例子,中國的創新會超過其他國家。 法迪·切哈德:另外一點我必須說,我在中國待了五年,一直在研究中國的進步。中國的數字革命充滿了激情,對技術的熱愛幾乎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不光是企業者家,媒體、老百姓或者政府官員,大家充滿了激情。今天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國家主席發來了賀信,繼續特別重視數字經濟。這些告訴我們不僅是從下而上,而且從上往下都是這樣。中國肯定會在未來幾年成為世界領先,毫無疑問。(本文首發,作者/付夢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