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6月29日,江蘇大學材料學院“生態‘鎮’興,有你‘材’行”社會實踐團隊志愿者走進鎮江市和平路街道新金江社區,開展以“見‘圾’行事,環保有方”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中,志愿者通過知識宣講以及互動問答的形式,向社區小朋友們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從什么是垃圾分類、為什么要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指導、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這四方面進行展開,科普了實施垃圾分類在環境保護方面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深入淺出地向小朋友們講解如何區分垃圾的種類。隨后,志愿者以知識問答的形式,加深了小朋友垃圾分類的意識。活動過程中小朋友認真聽講,踴躍發言,現場氣氛熱烈。除此之外,志愿者提前利用廢紙板與紙片模擬了生活中投放垃圾的場景,邀請小朋友將垃圾模型投放到各類小垃圾桶中,讓他們通過實際行動真正掌握垃圾分類知識。 志愿者為小朋友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最后,志愿者帶領小朋友進行“地球‘盒’伙人”變廢為寶游戲,利用廢舊卡紙制作龍舟、火箭等各式各樣的手工物品,從紙張初步裁剪到最后的拼裝上手,任由他們發揮童真童趣。志愿者也耐心指導,以同齡人的心態與他們合作。在志愿者的幫助指導下,小朋友們都完成了自己滿意的作品。 本次活動從知識宣講、游戲互動到手工制作,全程貫徹了垃圾分類與環境的理念,向社區小朋友傳達了垃圾分類和廢物循環利用相關知識,激發了他們垃圾分類和“資源有限,創造無限”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共建綠色家園,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貢獻綿薄力量。 通過此次活動,小朋友們表示:“垃圾分類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要帶領家人一起行動起來。”“原來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平時隨手丟棄的垃圾竟然可以在設計后變成寶貝,太奇妙啦!”(薛梅、蔡祎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