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談話類標桿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影中學生頻道《智慧學習方程式》揭示了智能時代下全新的學習樣貌,自播出以來引發熱烈反響。 著眼當下,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國家政策的深化推進,一批批先進學校積極響應教育改革方針政策,勇于探索教與學的全新模式,智慧教育成果顯著。為充分發揮先進學校的典范作用,《智慧學習方程式》將一線教育變革者從幕后請到了臺前,邀請全國各地的智慧校長及行業專家共同交流,深入剖析教育變革道路上,領先示范校的真實案例。 本期《智慧學習方程式》特別邀請了長沙市雷鋒學校的章捷校長。 長沙市雷鋒學校是雷鋒同志的母校,校領導班子傳承雷鋒苦干實干、爭做貢獻的革命精神,積極踐行教育變革,章捷校長曾因業績突出,被選派至湖南省教育廳、教育部和中央組織部工作,獲得高度好評,并于2014年被遴選為首批教育部國培計劃“種子校長”。 在章捷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積極利用AI、大數據技術,制定了《學校信息化發展三年規劃2020-2022》,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作為湖南省重點高中,先后榮獲“2020年長沙市新高考背景下學科教學改革網絡研修先進單位”,并成功申報長沙市“智慧校園”。 節目現場,章捷校長分享了學校智慧課堂的經驗成果,欄目主講人賈云海及兩位觀察員從“學生預習”這一角度切入,與章校長共探智慧教育發展新思路。 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 一反過去課堂的場景,在長沙市雷鋒學校,學生們走到講臺上,當起了“小老師”。從課堂的傾聽者,變成課堂的主宰者,這一變化得益于學校探索出的“三段五學”模式。課前、課中、課后打通,學生的學習變成自學、互學、“睛”學、理學、評學,學生當上了“小老師”,就是互學的展示。 這一模式下,課前也是課堂,老師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數據,定制個性化的任務單,學生在任務單的引領下預習,學得好,課上自然也能講得好。 主講人賈云海從“知識與能力”這一教育命題出發,深入分析了孩子們是如何在預習階段,既掌握知識,又提升能力的。 預習占八成,復習占兩成,章校長的學校中,孩子們高質量地抓住了這八成,課前和知識充分地交互,已經會了的孩子,代表具備了掌握這個知識的能力;不會的,在這個知識要求的能力上有所欠缺。這樣下來,課上的教學就都有了重點,會的可以去教別人,不會的可以互相討論、借鑒。人影響人,這也是教育的本質所在。 老師從講臺往后退,孩子們走上講臺,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孩子,這樣一個重大的變化,也帶來了教學效率大的提升。 數據點睛,學生被看見、被引導 對于預習帶來的這一變化,董鴻英博士歸結為“反饋”的作用。缺少反饋時,預習就像走過場,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薄弱,應該重點關注哪里;數據技術應用到預習中后,預習從瀏覽模式進入批注模式,孩子通過學情反饋,知道自己在下一步學習中,應該解決哪些重難點。 聯系反饋的作用,章捷校長進一步闡述了“五學”中的“睛學”,即“點睛之學”。有了信息反饋,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知自己到達了一個什么樣的程度;信息反饋給老師后,老師能根據學生的問題去引導學生。針對“點睛之學”,賈云海談到,數據反饋下,老師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在關鍵的地方學習。這不僅是預習環節的變化,更是老師育人思想一大變化。 對數據給預習帶來的改變,欄目觀察員張征先生則提到了數據在天氣預報中的作用,通過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研判,形成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對生產生活的指導意義也就越來越大。 以往的學習中,可能更注重習得知識,而忽略了提升孩子學習的能力,數據引導下的智慧學習,孩子們的學習更加有重點、有方向,不再是被推著走,被灌輸知識,而是在知識的海洋里帶著動力去前行,在主動探索中不斷提升自己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通知識和能力,讓孩子們在面向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