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無論是上半年市場劇變的余音,還是我們努力“展望”的下半年,始終繞不開“疫情”這個詞。 疫情,給教育行業帶來了什么? 有人說是變革。這個進化穩健甚至略顯“緩慢”的行業,本就在尋求自我進步與改變。疫情的推波助瀾,使它站上聚光燈,加速變革。 有人說是行業洗牌。線下教育遭受重創,在線教育流量大增,行業淘汰賽加速。能留下的,都是經過淬煉的優秀企業。 回顧過去數月,疫情起落、停課復學、線上線下暗戰、資金短缺、生源危機... 疫情對教育行業發起突襲測試,所有人都在題紙上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教育尋路 “這個時代,無論幸與不幸,我們都置身其中、無可選擇?!?/p> 2009年,陳先生在北京通州的小區里開了第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十年后,這個小區平均每5家營業單位里就有1家從事教育培訓。 回憶和教育行業賽跑的這十年,陳先生有他自己的心得。“想要把一家機構運營上道,需要3年甚至更長。但倒閉卻很簡單,扛不住房租,2個月自然就關門了。” 然而,就是有許許多多的教培機構,沒有熬過這幾個月的房租,永遠倒在了“寒冬”中。 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調研,受疫情影響,超過九成的機構表示存在大的影響,其中,29的機構經營面臨倒閉;36.6的機構經營暫時停頓;25.4的機構經營出現部分困難,勉強可以維持現狀。 其實,教育作為剛需行業,人們對教育市場的需求永遠不可能停滯?!敖逃龥]有退路,往往是有困難就解決困難。” 在這場疫情中,教育作為各行各業的先行者,率先發起一場內省與變革。第一步就是擊破線上、線下教育單一模式下的各自短板。 受到停課政策影響,純線下的機構場地租金、營收、人力成本等壓力飆高,轉向在線教育。有的機構因為線上教學的經驗不足,導致轉型線上時手忙腳亂,最后適得其反,招致家長不滿,流失了生源。 而在線教育雖然整體呈現出爆發式發展,但也暴露出了自身弱點。比如和客戶的情感聯系弱,落地本地化內容難度大,授課效果難監控等。這也導致了大部分純在線的課程完課率和復購率較低。疫情從外部打破了在線教育的“蛋殼”,卻也讓還未有充足準備的在線教育一下子被推到舞臺中央,聚光燈不由分說地籠罩,在線教育措手不及。 破局新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疫情也給線上、線下教育創造了和解、融合的機會。 疫情期間,OMO教學模式得到爆發式發展,有行業專家預言,“疫情帶來的經驗教訓,將會讓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成為必然趨勢?!?/p> 總結教育行業在疫情中寫下的這份答卷,各教育機構自救的方法無非幾種。通過第三方工具實現直播教學;與第三方合作,為學生提供教學內容,轉型線上;自主開發在線教學系統。 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和線上、線下教育磨合重塑的過程。 疫情培養了學生在線學習的習慣,直接為線上培訓機構節省數億的推廣資金,在線教育體量急劇膨脹,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的市場份額也迅速飆升。據《K12教育培訓機構疫情影響情況調查報告》顯示,超9成機構在疫情期間選擇了開展線上教學,超53的機構表示疫情結束后會將經營模式調整為OMO模式。 機構轉型線上,不僅僅是教學方式改變。除了急需發展在線教學技術、升級教學體系,強化整體運營外,另外一方面則要應對教培行業回暖后,激增的招生需求。機構如何提升獲客轉化效果,以及復課后支撐機構運營的師資、排課、財務、場地等教務工作也將隨之面臨一定程度上的承壓挑戰。 在教育行業的這輪變革中,校寶在線展現了行業擔當。 校寶在線在疫情期發起了一系列的市場活動,馳援機構復課。其中,既有面向全日制學校的“K12千萬補貼行動”;也有針對機構復課后的招生、收費和財務工作提出的“十億補貼計劃”;更有指向教培機構復工后的防疫風險問題,校寶安心寶攜手合作伙伴聯合推出的專屬復課保障方案——“百家復工?!?。 經過近十年在教育SaaS領域的深耕,校寶在線已經幫助超過90000個教育品牌實現信息化管理,幫助超過180000個校區實現互聯網+教育的業務升級,服務教育從業者超100萬,年經辦交易流水400億元。 不斷變化才是永遠不變的主旋律。這場疫情給教育行業帶來的歷史性沖擊,是一場絢爛的改革,留下了許多豐富的經驗教訓;是一場激烈的行業洗牌,帶著優秀的教育者進入大眾視野,同時試煉出一批熱愛教育、重振旗鼓的勇敢者。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0月23、24日,由校寶在線主辦的2020 SEE 教育服務共建大會正蓄勢開啟,這場教育服務行業的年度盛會將集結政府、學校、機構、產業供應鏈等中堅力量,共同探索中國教育服務產業的發展路徑,推動教育服務加速進步。 這一次,做好準備,去發現改變和創造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