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爆發的新冠疫情,改變了很多習慣:以教育行業為例,3億師生經歷了一場全面的線上大遷移,在“云端”完成了教與學。無疑,疫情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伴隨著新基建上升為國家戰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正在構建疫情常態化控制時代的全新教育形態。在此雙重背景的影響之下,教育行業呈現出幾大新趨勢。而抓住機遇,無疑就拿到了通往未來教育的“入場券”。 9月9-11日,騰訊年度重磅產業互聯網峰會——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啟動。智能教育專場則定檔教師節當天:以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總裁湯道生為首的多位“數字倡導官”集體亮相云端,攜手眾多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共同探討如何在新基建大背景下,持續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邁入“深水區”。 本次大會上,騰訊教育還將結合當前行業的最新趨勢,給出一系列全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助力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機構和老師增效減負,為教師節獻上一份專屬大禮! 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稱為行業大趨勢 悉數2020年的教育行業新熱詞,“OMO模式”名列前茅: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中心,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學習場景,實現標準化流程與個性化服務。事實上,疫情只是教育OMO的導火線:此前,線下機構受地域化發展限制已久,而線上機構也面臨獲客成本高居不下、課堂互動感弱等痛點……這些都在倒逼教培機構完成升級轉型。 眼下,大部分教育機構OMO模式已經跑通:在教學環節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形成以數據驅動為中心的學習閉環。隨著5G、AI等新基建技術的介入,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度將進一步加深。在強交互、重體驗的學習場景基礎上,教育OMO模式將逐步從在線化、數據化走向智能化,構建“科技+教育”新型場景。 智慧校園建設從“重設備”轉向“重應用” 無疑,智慧校園的建設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開始搭建到逐漸成熟,智慧校園的落地也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教育信息化1.0時代,智慧校園的搭建多強調“硬件”:即計算機、移動終端、交互式白板、液晶電視、投影儀等信息化設備大量進入學校,云計算、在線教學平臺、教學APP等也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在疫情面前,眾多設備和技術的采購、長時間基礎建設進程,使得很多區域、學校的建設方案到使用時,與教學應用產生了脫節,并未達到預期的影響和作用。 經過疫情的洗禮,各地對智慧校園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從“硬件”轉向“軟件”,從“產品建設”轉向“服務采購”,才能將智慧校園的作用發揮到實處。 開放式、泛在化學習越來越受關注 過去,教育資源相對獨立地存在于單體中——名校、教育強區,優質的教育資源因多重因素影響,資源無法聯通。如今,這一局面正在被改變:優質、高品質的教學內容,經驗豐富的教師,都逐漸成為開放式的共享資源。同時,借力互聯網、AI等技術手段,讓資源與資源間的流通更加簡單。 當下,各類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平臺不斷涌現,并逐漸幫助學習者公平、便捷地獲取到同等優質的知識技能。同時,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讓泛在化、個性化學習越來越被接受。 “上線”為職業教育市場擴寬新邊界 近年來,傳統職業技能教育市場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今年,受疫情影響,大量職教機構也被迫遷移到了線上,卻斬獲了意想不到的新突破:數據顯示,截止今年5月底,人社部主辦的“中國職業在線”平臺上,注冊學員突破了150萬,累計訪問量達到3.4億余次,累計學習時長超過2000萬小時。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市場向來是紅海一片。但這次疫情,“線上遷移”卻無形中為這片紅海拓展出了更寬的邊界。對于新老職業教育機構來說,能否把握住“新的紅利”機遇,無疑需要敏銳的判斷力與強大的技術支撐。隨著大眾對于在線學習的認知進一步加深,在線職業教育的市場勢有望拓展更遠的“疆土”。 …… 這些未來教育的新趨勢,你看到了嗎? 科技+教育的下一站在哪里? 無論你是管理者、教育者還是學習者,如果,你對未來教育的新趨勢感興趣;如果,你有關于行業的新洞見與思考;如果,你有新的解決方案、改變行業的技術能力……我們都誠摯地邀請你,來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能教育專場!在這里,和我們一起著眼行業、前瞻未來,攜手共創智能教育時代! 9月10日,教師節,14點30分,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能教育專場,不見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