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教育 >

        心理成長:美國教育的真相,值得每位中國家長深思

        時間:2018-11-01來源:互聯網 作者:編輯 點擊:
        作對比,是人之天性。然而,對比該建立在事實與全面之上,教育尤其如此,否則便是一葉障目了。有學者說:如果你不了解美國教育,那你會驚訝于中美兩個教育的差異;如果你了解

        作對比,是人之天性。然而,對比該建立在事實與全面之上,教育尤其如此,否則便是一葉障目了。有學者說:如果你不了解美國教育,那你會驚訝于中美兩個教育的差異;如果你了解美國教育,你會驚訝于中美兩國教育的相同。

        一度被中國家長羨慕的美國教育,真相到底什么樣?今天就來聊一聊。

        -01-

        美國也有“學區房”


        首先要說到的第一個美國教育的真相就是學區房。對,這個讓無數中國家長情緒復雜的話題。

        其實,“學區房”的概念起源于美國。在美國,學區房基本上按照城市和郵政編碼來劃分。讓中國家長苦惱的學區房,在美國一樣“生猛”,僅僅隔一條街,房價可以差五倍。

        心理成長:美國教育的真相,值得每位中國家長深思


        兩個學區間隔僅有15米的一條河,但是貧富和教學質量差異巨大。

        而美國學區房和中國學區房的區別大概是在于:

        國內是因為學校好,所以周圍的房價貴;但美國學區和社區的關系基本上相互促成。

        美國社區有著明顯的社會地位之分,富人有富人區,窮人有窮人區,中產階級也多是選擇集中居住。而購房者更看重的是綜合指標,除了教育資源還包括該地段的配套醫療、服務環境和交通等多方因素。

        所以“好學區”房價高,并不單純是學校的因素,而是一個“好社區”的存在促成了一個“好學區”的建成,而“好學區”又進一步吸引了更多潛在購房者來此購置房產。

        對應地,教育理念不是按學校分,而是按照該學區的房價來區別。美國公立中小學的經費是由該學區房產稅而來,換句話說就是富人區的孩子有更多的教學資源。

        基本上,孩子們也只會和自己同一階層的孩子上學。

        所以,不同學區的學校,也就有了不同的教育訴求。

        -02-

        美國教育階層之分比你想的更明顯


        美國教育在我們眼里,大概可以用素質教育來概括——通常意味著創造力、自主性,會讓孩子的個性得到解放,培養出來的都是喬布斯一類改變世界的人。

        但是,真實的美國是不是如描述的這般美好?

        其實如果真正了解了美國教育,也許中國家長們會是另外一種態度。

        正如剛剛說的,不同學區的學校,有不同的教育訴求。不同學區之間,教育也是有階層的。

        心理成長:美國教育的真相,值得每位中國家長深思


        社會底層的學校強調KIPP。

        KIPP是“the Knowledge IsPower Program”的縮寫,意味“知識就是力量”。怎么樣,這句話是不是在國內也時常聽見?

        這些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這樣的:

        老師教任何東西,哪怕是解數學題,都是用向學生灌輸規則的方法。學校里面還有一個非常復雜的獎勵系統。表現特別好,低年級學生給幾只鉛筆,或者直接發現金;更高級的還有例如允許你中午吃飯的時候帶上耳機聽音樂……

        學校的生源96%是黑人和拉丁裔,88%有資格領取政府提供的免費午餐補助,可謂邊緣、弱勢、窮人的代表。然而這個系統卻讓84%的人數學成績居于同年級平均水平之上,又有80%的KIPP學生最終考取大學——這些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的第一個大學生。

        這些學生上學的訴求就是找到一份工作,有一個飯碗,說白了就是打造一個社會工具,不是在培養人才。孩子如果考上大學了,父母們通常會喜悅地逢人便說:“我家終于出了第一個大學生?!?/p>

        讀到這里,會不會感覺這和國內不少家庭讓孩子受教育的核心訴求極為相似?

        你所羨慕的美式教育屬于中產階層。

        早上吃著有機麥片喝著牛奶,九點鐘到校上兩節課就吃午飯了,下午三點鐘放學然后參加豐富的社會實踐。國內理解的美式教育其實也只能說是美國中產階層的教育。

        比如說這樣的學校要上歷史課,老師往往會布置這樣一份作業:全班孩子就這段歷史,拍攝一部電影,有人負責寫劇本,有人專門負責拍攝,最后的成品非常具有創造性。

        這樣的學校更多是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體育特長、獨立思考的能力、口語表達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等。

        老師不再直接控制學生,而是通過與學生交流來引導班級去做什么。

        你看,這是不是國內不少家長都羨慕的美式教育。不過,這樣教育的孩子頂多也只能算工藝品,并不是頂級的藝術品。

        許多家庭讓孩子學習更多的技能,正如通過鍍金讓工藝品值錢,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脫穎而出。而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孩子能夠“取悅”這個世界。

        然而,這還不是美國頂級的教育。

        精英階層的教育是懂得如何支配世界。

        中產階層的教育已經是通常被我們提及、羨慕的了,但是精英階層的教育大概更“高端”。

        這些孩子大多上的是私立學校,他們不用寫漂亮的簡歷去取悅別人,因為他們的父母大多都是國家的統治者或者擁有龐大的資源,他們天生就是站在社會頂層的。

        他們不用去學習這些規則,因為這些規則將來可能由他來定。

        舉個例子:

        數學課上學除法,老師問學生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怎么算,而是“如果你面對這么一個例子,你的第一個決定是什么?”

        孩子會提出自己打算從哪兒著手。老師就會說“你這個決定不錯”,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說出自己的計劃,讓全班一起看看這個決定和計劃的結果如何。

        同樣是歷史課,老師不會讓學生去演繹這段歷史,而是會問諸如這樣的問題:

        “你認為伯里克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犯了什么錯誤?雅典公民又犯了什么錯誤?”

        -03-

        美國的“天才”比你想象中努力得多


        在不少國內媒體此前的渲染中,美國的教育留給人們的印象是這樣的:孩子們每天下午三點放學,然后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周末也不補課,而是各種聚會、戶外活動,快樂的生活好像只有音樂和牛奶。

        我們想象中的美國天才好像是玩出來的,不過真實的美國天才比你想象中努力的多,甚至也避不開“應試教育”。

        美國有這樣一類專門為天才開設的學校,破天窗地沒有以學區分布。

        在美國“School Digger”的網站上紐約有2364所小學的排名。然后你會發現排在第一名的“Anderson School”已經連續多年霸榜。

        不錯,仔細看看,誒!這個學校的學區怎么那么大,幾乎覆蓋了整個紐約市區?之前不是說學校按學區分嗎?

        這所學校,就是所謂的“gifted and talented school”,根據紐約教育局的官方中文翻譯,稱為“資優?!薄?/p>

        這種學校不是劃片就近入學,而是通過考試選拔全市的頂尖高手。全紐約市這樣的學校只有5所。

        由于高手太多,競爭過于激烈,而即便是孩子考了97分,有資格報名這些學校,入學的名額也可能已經被99分的孩子填滿了。

        心理成長:美國教育的真相,值得每位中國家長深思


        至于這些孩子進入以后的日常是什么樣——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中全國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學就是典型的為天才服務的學校:

        156名畢業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內的822份錄取通知書。

        在這個學校流傳著一個數字:4。

        即“4小時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獲得滿分為4分的成績,你得每天只睡4個小時,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以便有精神熬夜苦讀。

        無怪乎有人說,美國人為什么那么注重體育運動?

        因為他們不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在擁擠的賽道上奮力向強,也許才是不讓自己掉隊的唯一方式。

        所以,當我們一心抨擊著應試教育,轉而將目光投向美國的“素質教育”時,大概也是盲人摸象般看到美國教育的某一個方面。

        向外看固然有必要,只是,美國的教育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應試”起來比中國更可怕。而即便是中產階層的“素質”教育,大多也是為了升學加分,逃不過“取悅”社會的命運,和國內的現狀何其相似。

        然而,最好的教育大概并不是僅僅為了實現階層流動,不是為了給社會培養“高質量零件”,而在于培養獨立的人格,學會“自己如何做主?!?/p>

        另外,教育從來就不只是學校教育,還包含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即便學校教育按階層固化,也不可能阻塞階層的流動。

        英國有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紀錄了十四個來自英國不同社會階層的7歲小孩,攝制組隨后每隔7年便會重新拜訪這些孩子,再次將他們的素材集結成片,一直到56歲。

        心理成長:美國教育的真相,值得每位中國家長深思


        這些孩子正如美國教育一般,接受著屬于自己階層的教育,很多人從中看到了階層的固化,但是其中是否有成功實現階層流動的?有。

        看似拼的是物質?其實最后決定孩子是否幸福的是思維。

        學校教育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才是家長和孩子努力的方向。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文章導航
        推薦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 日韩在线视频第一页| 四虎高清成人永久免费影院| 一区二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黑人XXXX高潮猛交|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 欧美又黄又嫩大片a级|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真|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丁香六月婷婷在线|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国产麻豆91在线|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无| 又大又硬又爽又深免费看| 高辣h浪荡小说校花系花2|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正在播放国产夫妻| 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av色综合网站| 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 国产美女做a免费视频软件|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