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6歲的孩子大多在學前班學珠心算或背幾首唐詩;30年過去,曾經苦練珠心算的學生已為父母,而他們大多選擇讓孩子放棄掉幼兒園大班,轉去學幼小銜接。 優質幼兒園一席難求,進入小學又怕落于人后,適齡兒童在銜接階段對知識與能力的需求,滋生了這片市場的可能。 近些年幼小銜接課程教培市場看似漸入佳境,但仍舊面對著如市場混亂、生源只能留存一年等問題。 身處其中,托馬斯學習館也在嘗試以直營+加盟,線上+線下,托管+少兒英語的方式,從標準化建立、產業鏈延展等層面突破瓶頸。 面對尚處萌芽的市場,需要托馬斯等入局者去探索的,仍有很多。 張振華?托馬斯教育創始人、總經理 三招破解“一錘子買賣” 北京的一些小學附近,常有私人開設的幼小銜接輔導班出現小區里,也有知名的培訓機構在周圍推出幼小銜接課程。 托馬斯學習館 近幾年幼小銜接市場火爆異常,深挖原因,一句家長的話乍聽心酸,卻也點明這片紅海出現的必然:“我只能拉著我的孩子搶跑。” 由此印證了片市場的可能。 隨著小作坊、K12培訓機構、類似托馬斯這樣以幼小銜接為主營業務之一的入局者把市場越炒越熱,行業問題也凸顯而來: 由于市場大多認為幼小銜接只能做一年,被認定為“一錘子買賣”的機構大多只重營銷而非服務,故市場大多數機構存在著經營模式不正規、缺乏教研教學體系、選址隨意、優質教師欠缺等情況。 這些是擺在整個市場面前的問題,每一個入局者都無法規避,此時托馬斯學習館則選擇以三方面去嘗試突破: 首先,將“一錘子買賣”延長。 托馬斯把原始的主營業務幼小銜接改為入口,為幼兒及青少英語課程做導流,一方面提升教室使用率,另一方面也補足產品線延長了產品周期。 “借由幼小銜接課程,也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幼少英語的招生成本。”?托馬斯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振華如是說道:“少兒英語的消課難是其痛點之一,幼小銜接課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補足短板。” 托馬斯教育不僅僅是把幼少兒英語和幼小銜相加做為商業模式,在教學上也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有一個統一的教育目標,那就是培養惠及孩子一生的學習力。商業模式設計源自對教育規律,服從教育規律,托馬斯才能基業長青,這才是真正的商業密碼。 其次,健全課程體系。 隨著業務延伸,托馬斯的課程體系也相應補足,目前的課程為幼兒英語-幼小銜接-少兒英語三方面,整體覆蓋3-15歲學員。 托馬斯教育以“做受人尊敬的教育品牌”為根本,與一些去圖書市場找幾套教程拼湊就開班授課的機構所不同的是,托馬斯的教學和課程設計考慮到了孩子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發展,有一套經過7年探索形成的體系和標準。近期是要一年后讓孩子有尊嚴地進入小學,在五個方面做好銜接,而且托馬斯幼小銜接對孩子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量化到了每一周孩子需要有哪些變化,一學年40周后,孩子可以自信地走進小學,而這種自信可影響孩子今后12年的學習。 從遠期看,托馬斯教育的對孩子做的教學設計是在為孩子的二十年后做準備。不僅僅考慮幼小銜接的一年,因此和多數機構的幼小銜接只是把小學知識變相提前學習不同,托馬斯幼小銜接主張去小學化,拓寬學習的寬度而不追求某一科知識的深度。所以托馬斯幼小銜接的課程結構非常全面。有包括中英雙語學習在內語言課程、數理思維課程、素質培養課程、品德培養課程、社會活動課程五大類12科課程。 同時托馬斯幼小銜接還努力去幼兒園化,在教學中引導孩子認識到不同學科之間相互關聯的,比如我們數學課中就能涉及到天文、歷史、地理、科學、甚至安全常識,道德培養等。從當代的科學發展看,融合多學科知識的邊緣學科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從社會發展看復合型人才也是社會上最需要的,即使是專業研究也是需要借力其他學科。因此讓孩子建立學科之間相互關聯的意識對他們今后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托馬斯學習館O2O學習教室 在授課場景上,目前托馬斯英語共推出線下課堂、1對1在線外教、E-learning學習平臺三種形式,形成托馬斯教育3.0教學閉環,其中: 線下課堂為小班制,由8-12個孩子構成,教師主要負責完成大綱教學及解答重難點等內容。 1對1在線外教作為其語言輸出平臺,結合市場需求,托馬斯分別在歐美及菲律賓成立兩個外教基地,負責線上課程的教學工作。 托馬斯方面也表示,雖然看好在線小班的風口,但區別于純在線教育機構的布局模式,目前托馬斯在線外教課主要關注語言表達輸出,做到與線下教學同步,故短期內還會堅持1對1模式。 E-learing是人機交互系統,可幫助學生完成預習、復習及課后練習等內容,該系統主要面向幼小銜接及少兒英語課程學員開放。 基于此,托馬斯形成了線上+線下,幼兒英語+幼小銜接+少兒英語的“打包”產業格局。 最后,將標準化產品進行復制。 托馬斯選擇以直營校為試驗田,將教研、教師及課程進行多輪梳理后形成模板向分校進行標準化輸出,進而在市場中搶占優勢。 隨著最初幾年直營校模式的基本跑通,2014年托馬斯成立品牌部并在2015年正式開始加盟校擴張。 目前托馬斯的直營與加盟校區共有400所。 “當然,這套標準化的內容也幫助我們在等一個機會,”張振華分析:“無論是公立園還是民辦園,幼小銜接的課程或許都會成為其未來需要開發的內容之一,彼時托馬斯作為社會服務被引入,也會成為我們的新商機。” 托馬斯幼小銜接展示 無可避免,也曾遇到麻煩 張振華透露加盟校運營九至十八個月就可實現盈利,?一些校區沒有實現盈余的原因主要為成立時間較短沒有覆蓋成本、投資人內部矛盾以及一些其他特殊情況。 而在平均每年150所分校的增長中,張振華也坦言“的確很難去100%地管控分校。” “也是吃過虧的。”張振華回憶,在最早的加盟校中,曾遇到分校選址在停車場或者是寫字樓的7層,這些分校因為不符合政策最終都沒有順利運營,但也是這些實例讓托馬斯在關注政策的層面上不斷快速完善其監管條款: 在教研方面,托馬斯以全國統一教學大綱為主,要求分校完全依照大綱內容,精確到每分鐘的動作和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質量的管控。 在教師層面,托馬斯全程自費推出全國師訓,若有英文發音不標準、無法標準化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師,會直接退回分校。 在運營層面,托馬斯的運營團隊會在市場、招生、服務、團隊管理、員工心態方面去管控分校。 在城市擴張中,托馬斯方面也發現一到六線城市對幼小銜接課程的關注度都在不斷升溫,除一線城市外,山東、湖北、河南這類教育大省對低齡教學的關注度明顯更突出。 “創業之初我們用了十個月把中國市場走了一圈,我們發現市場真的很大,可每個細分領域都已經有了成熟的公司,真的很難。” “于是我們把幼小銜接這個細分市場作為立足點,當時就確信幼小銜接的市場潛力很大,而且沒有耳熟能詳的品牌,現在來看,它也算是讓我們站住了,成為了幼小銜接的領導品牌。托馬斯幼小銜接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成不變,7年來一直在創新在求變,但是這種變化是有頂層設計的,現在我們已經在籌劃3年后托馬斯幼小銜接的體系,肯定還會有很大改變,正是因為有這種不斷的創新,所以托馬斯這7年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綜合多知網、托馬斯教育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