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也為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提供了各種可能。這兩年,在醫療界也涌現出了不少網紅醫生、網紅專家。這些網紅背后有著上百萬的粉絲流量,為健康科普做出了不少貢獻。11月30日,在2019“為健康中國賦能”健康促進峰會暨南都健康聯盟啟動儀式的“健康教育我最紅”網紅醫生快閃環節,網絡大V@仙鶴大叔、北京301醫院兒童皮膚科專家張文鶴帶來了他的經驗分享。 @仙鶴大叔、北京301醫院兒童皮膚科專家張文鶴分享自己的新媒體運營經驗:怎么在5個月內做到粉絲從0到336萬。 “5個月內網絡粉絲從0到336萬,是不是認為我花錢買流量買粉絲?”張文鶴一開場便毫不忌諱地拋出了對自己的質疑,臺下聽眾也饒有興致。 “我在網絡上分享從不穿白大褂。”張文鶴繼續說道,在決定從事新媒體醫療科普之前,他曾在寶媽群里潛伏了三個月,發現對于寶媽群體而言,不穿白大褂的醫生能夠更好地滿足她們的需求。 “做醫生最怕的就是患者的不信任,90%的概率成功與盡全力成功,二者的概率幾乎沒有區別,但患者往往更容易選擇后者。”張文鶴說,數據表達的只是淺層信任,而醫生可以用知識與情感滿足患者更深層次的需求,從而達到深層信任。在張文鶴看來,脫去白大褂那一層衣服,既為自己樹立了形象區別,也讓患者更愿意交付自己的喜怒哀樂。 張文鶴認為,隨著社交娛樂化短視頻化,短視頻創作者也在專業化,更多的專業創意、運營、制作人員進入并趨向形成團隊,同時也倒逼創作者要有新意,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醫療健康作為一個充滿潛力的垂直領域,要尊重這樣的社會趨勢。 “寓教于樂,這種看似膚淺的方式,并不妨礙打造個人優秀品牌。”張文鶴談道,健康科普要有將碎片化產品精品化的意識,如在15秒的科普短視頻內完成故事的起承、轉折和收尾、注入情感并引起共鳴。“只有重視受眾的深度情感需求,才能把患者變成粉絲。” 采寫:南都記者 尹來 董曉妍 王道斌 李春花 程小妹 吳廣宇 攝影:南都記者 譚慶駒 何玉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