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回顧2024年,中國工業穩中有進,砥礪前行,數智供應鏈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驅動力。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展望2025年,數智技術和工業供應鏈的結合將更加緊密,將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價值。 我們嘗試透過這組關鍵詞,展望中國工業供應鏈的發展,并以此為方向,更好服務中國工業降本增效與高質量發展。 一、 數智化 供應鏈作為工業產業關鍵的基礎設施,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一環,2025年,數智供應鏈與實體經濟將在各領域加速融合,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都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供應鏈全鏈路數智化的模式和其助力企業降本增效、轉型升級的效果也將得到越來越多企業和品牌的認可,成為行業共識。正如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促進新型工業化必須從產業鏈整體升級、整體智能化數字化做文章,通過推動供應鏈的數智化升級,可以提升產業鏈的協同效率,進而帶動鏈接的企業實現指數級的提升。 二、 產業協同 當前,工業產業分工已經極其的專業化、精細化,小到一個刀片、一顆螺絲都有專業的品牌商生產商,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分工明確、協作緊密、彼此高度依賴,而行業屬性、發展階段、地域等因素,使得不同企業供應鏈發展存在明確差異。為此,國務院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起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聚焦中央企業產業鏈間協作、中央企業與優質中小企業之間融通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必須從產業鏈整體升級、整體智能化數字化做文章,通過推動供應鏈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升產業鏈的協同效率。 三、 降本增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提出,“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合理降低制造業綜合成本”。對于工業而言,成本和效率一直是永恒的主題,但制造業的供應鏈結構尤其復雜,涉及產業鏈環節眾多,為降本增效帶來了更大的難度。降本增效不能是企業和某個環節的“單兵作戰”,很多工業企業降本增效更多的是在做供應鏈局部優化,但實際上更需要的是全局的優化、全鏈條集成性的優化。從需求端到供應端的供應鏈全鏈路數智化,為降本增效提供了可行思路——通過降低產業鏈各環節間的交易成本,從而帶動企業成本的降低;通過優化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資源配置,從而帶動企業效率的提升。 四、 陽光合規 國務院國資委多措并舉推動“陽光采購”,采購交易的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2024年,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規范中央企業采購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規范中央企業采購行為、全面提升中央企業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出明確要求。不斷提升的合規管理要求推動企業供應鏈向數字化、協同化、智能化轉型,使得企業合規發展與供應鏈數智化轉型步伐齊頭并進。社會化數智供應鏈平臺的突出優勢,就是能夠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真正將合規要求嵌入經營管理流程,并通過數據分析、智能控制等方式提高管理效能。 五、 標準化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實施標準化助力重點產業穩鏈工程”,就是要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對于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產業綜合競爭力,打造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2024年12月,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等行業權威機構以及京東工業、國家電網等多家企業共同起草的“維護、維修和運營采購物資分類與編碼團體標準”正式發布。通過工業品編碼標準化的應用,供應鏈各環節能夠實現“一碼貫通”,有效降低商品流通過程中的溝通和交易成本,進入2025年,中國工業品編碼標準化進程將取得重大進展。 六、 供應鏈出海 在2024年,國家促進制造企業出海的文件逐步落地。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等三部門發布《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試行》,鼓勵企業逐步深化對外投資合作,根據自身產品特性和全球化戰略,統籌謀劃海外倉建設,降低國際物流成本。目前中國制造業的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新興市場,當地供應鏈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普遍存在“商品找不到、商品價格高、履約不及時”等核心痛點;亟需有實力的服務商協助解決以非生產性間接物料為主的工業品供應鏈挑戰。京東工業全托管、伴隨式服務成為中國出海企業構建本地供應鏈的選擇,也為中國工業品企業的出海提供了確定性的需求。 七、 產業集群升級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需發揮我國制造業規模體量大、鏈條配套齊全和發展空間廣闊的優勢,整合資源,加快培育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產業集群企業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相對缺乏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能力,仍處弱勢地位。提升產業協同效率、打造供應鏈數字高速公路、通過大數據幫助商家精準掌握終端企業需求,從而提升產品研發效率,實現研發、生產、銷售的正循環,是破解產業帶工廠從制造向獨立品牌轉型中“產品開發難、渠道建設難、品牌運營難”的有效方式。 八、 AI賦能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國內1530項數字供應鏈重點項目的梳理和分析發現,在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實踐中,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是最適配于企業數字供應鏈的數字化技術,尤其人工智能技術在企業供應鏈各環節的滲透率均有顯著提高。以企業采購為例,從ERP、SRM供應商關系管理軟件演變為網上商城,又迎來AIGC的全面改造,不僅快速用上了AI營銷、AI客服、AI知識庫等通用模型能力,也在積極探索智能尋源、AI招投標、AI導購、智能核價、智能合同、智能物流調度、智能供應商畫像與風控等采購特有場景的AI落地。京東AI智能供應商管理解決方案等AI產品將成為傳統企業采購工作的得力助手。 九、 中小企業 工業品供應鏈有著很高的專業門檻,以采購為例,中小企業采購規模較小、計劃性弱,零散訂單、臨時訂單、急單多,導致議價能力弱、采購成本偏高,需要通過更加聚焦的場景和商品方案補足中小企業的能力“短板”。數智供應鏈平臺結合企業采購數據識別中小企業長期復購的商品需求,通過電銷精準觸達,提供相關集采方案,并通過貫通上下游實現供需高效精準匹配,發揮需求整合能力和規模優勢,給到中小企業比肩大型國央企的集采優惠價格,助力中小企業采購降本。 十、 物流降本 2024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明確提及加強制造業供應鏈融合創新。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接近90,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必須抓住制造業這個關鍵,需要“讓數據多流動,讓商品少跑動”。一方面,需要制造企業不斷提高供應鏈數智化水平,打破數據孤島,同時,積極推進制造業物流服務社會化,鼓勵更多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平臺發揮更大價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魏際剛撰文指出,促進物流降本增效,要推動物流企業、生產企業、電子商務企業以及相關利益主體戰略合作和業務協同,形成高效供應鏈合作……推動供應鏈運作同步化、集成化和一體化,推動供應鏈資源集成和渠道融合,以最優供應鏈服務和更多增值服務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京東工業的2025關鍵詞:正道成功、降本增效、專業可信賴 作為國內領先的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京東工業在2024年依托太璞數智供應鏈解決方案,圍繞需求、采購、履約、運營等環節的數智化形成了系列技術服務產品,為不同行業、不同數字化程度的工業企業提供滿足不同物料類型的全鏈路數智化服務,先后在汽車、能源、化工、電子、建筑、消費等行業深度落地,與眾多行業領軍企業建立或深化戰略合作,以技術創新推動中國工業供應鏈降本增效與優化升級,保障采購管理陽光合規,為新型工業化建設鋪筑數智供應鏈高速公路。在此基礎上,京東工業數智供應鏈全球業務布局持續推進,為超百家中資企業提供伴隨式出海服務,業務覆蓋泰國、越南、匈牙利、巴西等國家。 展望2025年,新型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推進,京東工業將繼續秉承正道成功理念,聚焦降本增效,以專業可信賴的數智供應鏈技術與服務為工業客戶持續創造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