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逆風而行,小米已經創造了奇跡。作為互聯網新物種,小米的征程是星辰與大海,一切才剛剛開始。 文|候繼勇 7月9日,小米科技將成功IPO正式掛牌香港聯交所,從各個維度看,小米科技都已經是過去十年來中國商業史上最偉大的奇跡。 雷軍及小米團隊(來源:網絡) 小米科技發行價17港元,估值約543億美元。這樣的估值,預計相當于2019年市盈率的24倍,2020年市盈率的15倍。這樣的發行價,算是一個非常厚道的價格。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要求小米科技做一家厚道的公司,對消費者如是,對投資者亦如是。 小米科技營收2017年增速為67.5%,2018年第一季度增速為89.5%,公司的基本面非常好,堪稱優秀。小米上市是在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市場波動劇烈,三大股指連續下跌的大背景下完成的。逆風而行,這樣的成績已是奇跡。 用八年時間打造一家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公司,在中國商業史上,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奇跡。但上市對于小米來說,只是新征程的開始。 1 小米是一家在四個維度上布局的公司。本質上,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長期看,小米的估值一定會回歸到互聯網估值模型。 小米究竟值多少錢?此前有傳1000億美元,也有傳2000億美元。傳言不重要,就像小米IPO的估值一樣,估值只對當下有意義。對于小米而言,對于投資人而言,對于雷軍而言,小米科技未來值多少錢,這才是應該關注的。 小米是一個新物種,這句話很難聽明白,包括投資人,盡管這是一個事實。小米科技作為新物種,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一家在四個維度發展的公司。 第一個維度,是以小米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硬件,目前小米硬件已經涉及幾十個品類; 第二個維度,是互聯網業務,包括游戲、在線廣告等,這一塊業務每年維持100%以上的增長; 第三個維度,是小米新零售,小米科技目前在中國是僅次于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的第三大電商公司,超過蘇寧、國美等傳統賣場,隨著小米之家線下店的開張,以及品類擴充,這一塊的增速高于京東商城、阿里巴巴; 第四個維度,是生態鏈的發展模式,目前小米生態鏈投資已經超過了100家公司,除生態鏈投資外,還有順為、小米投資部等,小米通過賦能的模式進入了更多領域。 小米是一家為用戶提供整體智能生活解決方案的公司(來源:互聯網實險室) 在四個維度之上,小米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小米通過海量的硬件設備互聯,采集全生命周期的用戶數據,在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基礎上,提供各種互聯網應用與服務;在“硬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的基礎上,形成用戶入口,形成流量。 “數據+流量”可以是小米發展互聯網應用與服務的基礎,也可以為第三方賦能。打個比方,騰訊可以用流量扶持自己的游戲業務,也可以投資京東、美團,通過流量扶持這些兄弟公司。本質上,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543億美元的估值,2019年24倍的市盈率,是對一家硬件公司的估值結果;長期看,小米的估值一定會回歸到互聯網估值模型。 小米被低估了,被嚴重低估了,小米股票適合價值投資者長期持有。 2 未來互聯網行業將迎來一個新時代,“5G+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的時代,新時代會有更多風口。在“5G+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的時代,最大的入口是硬件,流量源于硬件,匯集于平臺。小米科技將在“5G+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的時代迎來大爆發。 “5G+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與PC時代以及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相徑庭。在PC時代,數據由操作系統廠商控制,比如微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主要由應用提供商控制,比如微信、支付寶、今日頭條等。 “5G+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是萬物互聯的時代,數據形成于硬件,流量源于硬件,然后在平臺上形成流量池,最后形成生態。以智能手環為例,數據受控于端而不是來自于應用。萬物互聯時代,數據形成方式變了,線上流量來源變了,將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將對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格局產生影響。 互聯網發展會經歷了兩個階段,目前正在進入第二個階段。過去三十年,互聯網發展的方向是“數字化”,數字化發展的階段分為兩個階段,根據終端的不同,劃分為PC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會轉向,發展的方向是“互聯”,所有設備的互聯,也就是萬物聯網時代。 過去三十年互聯網解決了“數字化”,未來的任務是實現萬物“互聯”,這是湖畔大學教授、暢銷書《平臺戰略》的作者陳威如的觀點。 無論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還是萬物互聯網,基礎設施都是兩方面,一是終端,二是通訊網絡。PC互聯網分為兩個階段,窄帶PC互聯網,寬帶PC互聯網。窄帶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臺式機+撥號上網”;寬帶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有線寬帶+PC”;移動互聯網的基礎是“4G+智能手機”。物聯網,或者說萬物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什么呢?是“5G+智能硬件(人工智能)”。 網絡寬帶與互聯網發展的關系 (來源:媒體訓練營智庫) 小米的優勢是什么?是硬件設備領域的布局。橫向看,小米硬件產品矩陣主要由兩部份構成,一是小米自有產品,比如手機、電視、路由器等產品,二是小米生態鏈產品,比如小米手環等;縱向看,小米硬件有更大的想象空間,以MIUI操作系統、小米芯片為紐帶,聯盟更多的品牌廠商,以“小米inside”的方式打造更大的硬件矩陣。 MIUI全球聯網激活用戶數已經突破了3億,繼華為之后小米也在2018年發布了自主研發的處理器澎湃S1,小米縱向布局已經開始。 除了數據來源與流量形成發生了變化外,在“5G+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的時代,另一個變化是終端在數量上的大爆炸:PC互聯網時代,全球智能終端以十億計;4G+移動互聯網時代,終端的數量以百億計;5G+物聯網時代呢?孫正義說以千億計?;蛘哌h遠不止。 3 以萬物互聯打造硬件產品矩陣,形成數據、匯聚流量,從“硬件、軟件與互聯網、新零售、生態鏈”四個維度發力,最終形成小米生態,小米就是一個“互聯網新物種”,互聯網新物種應該按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公司估值,而不是硬件公司估值。 雷軍在路演的時候開玩笑說,小米應該按照“騰訊X蘋果”的模式估值。雷軍這個玩笑想表達的,不是估值,是小米模式。 小米是一家以互聯網思維積累海量用戶,通過服務變現的公司(數據來源:互聯網實驗室) 多維度發展的公司可以按照兩種模式分析,第一種模式,多維度之間弱相關性,各業務之間的協同度低,效果是疊加的;第二種模式,多維度之間強相關性,各業務之間協同性強,相互支撐,效果是乘數效應,二維是平方,三維是立方,四維是四次方。 “效果”是多種指標的綜合:用戶規模、日活、營收、利潤等等,都包含在效果之內。 效果疊加可簡單理解為多元化發展公司;乘數效應就是“新物種”,以任何一種業務來定義這樣的公司,都會出現偏差,因為運營效果并不是子業務的疊加。小米以硬件為基礎形成數據,獲得流量,長出了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應用,是乘數效應,是“新物種”。 對于投資人、對于媒體,乘數效應很難懂,新物種很難懂,因為已知的分析框架是分析舊物種的,當下的投資人、甚至媒體都是已知分析工具的奴仆。投資人、媒體人經常強調呼吁創新,但投資人、媒體人是很少創新的,總以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因而常常看走眼。 對標騰訊分析:QQ業務是不賺錢的,甚至是虧錢的,QQ的價值是形成流量,獲得數據;在流量的基礎上,形成在線游戲、在線廣告等業務,實現收入;再投資京東、美團、拼多多這些廠商,以流量扶持這些公司發展,最終完成生態建設。 產品不賺錢,產品形成數據,獲得流量,在流量的基礎上形成業務,同時以賦能的方式完成生態搭建,這是平臺型,生態型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模式,也是互聯網公司對傳統行業最大的顛覆。對標以前的互聯網公司,小米是一個平臺型、生態型互聯網新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