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13日,“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在重慶召開。峰會期間,騰訊互聯網+宣布并與包括柳州工人醫院等在內的廣西地區醫療機構共同成立了“互聯網+醫院聯盟”,探索跨地區、跨醫院的信息互聯和大數據共享,打破傳統醫院之間的信息孤島,以更好地服務患者。 騰訊發布智慧醫院和醫學AI項目 據悉,本次峰會包括智慧醫院和醫療AI兩個分論壇。 在智慧醫院分論壇上,騰訊正式對外發布了微信智慧醫院3.0版本,實現連接、支付、安全保障、生態合作的四大升級。同時,新版微信智慧醫院,在原有的大數據、支付、云計算、安全等基礎上,加入了AI和區塊鏈等新技術,六項核心能力貫穿從診前到診后的全流程。 而在醫療AI分論壇上,騰訊宣布獲批承建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從創新創業、全產業鏈合作、學術科研、惠普公益四個維度推動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在醫療領域的落地。 “互聯網+”醫院探討跨機構數據共享 值得關注的是,在峰會期間,騰訊互聯網+還攜手包括柳州市工人醫院、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等廣西地區多家三甲級以上醫院,及廣西和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互聯網+醫院聯盟”。 談及“互聯網+醫院聯盟”成立的背景,騰訊互聯網+副總裁李致峰指出,早在2016年,國家就明確把健康醫療大數據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同時鼓勵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采集、存儲,加強應用支撐和運維技術保障,打通數據資源共享通道,穩步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開放。眼下,國家、省、市等數據平臺已逐步建設,但暴露出數據不準確的迫切問題。比如,各級醫療機構都有自己的醫療信息系統,但卻面臨統籌規劃不夠、數據融合共享渠道不暢等問題,以前在醫院里信息孤島、“煙囪”等現象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逐步完善逐漸由醫院內部轉到了醫院與醫院之間。 在論壇上,很多行業嘉賓都提出這樣的現象:一個患者在不同的醫院,需要辦理不同的就診卡,不同的就診卡在不同的醫院對應的各種各樣的醫療信息;患者從A醫院到B醫院后,除了患者自己帶過去的有限的紙質資料或照片,B醫院醫師看不到患者之前的病歷、檢查檢驗報告、護理信息等任何電子醫療檔案。任何一家醫院的醫生看不到患者多次就診的完整臨床診療過程,醫生無法準確掌握患者完整診療過程和健康狀況——這些現象都是醫療機構的痛點,也是患者的痛點。 李致峰表示,此次騰訊互聯網+牽手廣西地區重點醫療機構,聯合成立了“互聯網+醫院聯盟”,目的就是為了探索實踐跨地區、跨醫院、不同廠商、多業務系統的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以及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從而進一步提高廣西乃至全國醫療信息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