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區磚房小學實施三年質量提升計劃側記 西安市臨潼區因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兵馬俑而馳名中外,而坐落在城東三公里的秦陵街辦磚房村以燒制秦磚而得名。磚房小學原是該村的村辦小學,隨著臨潼城區骨架的不斷拉大,該校所處區域變為臨潼東部的城鄉結合熱點區域,面對日益增多的適齡兒童入學需求,2019年,臨潼區教育局適時調整規劃,將該校劃歸為區教育局直屬小學,從硬軟件等多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使該校迅速成長為臨潼城區東部的一所群眾認可的“家門口的好學校”。特別是學校新任管理員班子到任以后,確定了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師生發展愿景,努力讓校園成為師生放歌的樂園的發展思路,贏得了周邊群眾的良好口碑。 精準發力 提升辦學質量 作為相對薄弱的“+校”,面對辦學條件落后、專業教師緊缺、教師隊伍老齡化、自身業務不夠硬等現狀,學校班子多次研究部署學校總體發展規劃,確立以“紅專文化”立教育之魂,“卓越課程”立教育之根,“生態教學”立教育之本,“求實黨建”立教育之德的學校發展理念,從傳承創新辦學思想、提煉升華校園文化、師生雙向成長培養、開發卓越品牌課程、豐富紅專德育載體等方面,細致研判,求實創新,開啟教育質量提升新格局。 2018—2019年,區教育局加大對學校的投資力度,完善硬件,優化環境提升品質,在學校原有一棟三層教學樓的基礎上,規劃新建了一棟新的五層現代化教學樓,總面積達到 5300㎡,新增學位1000多個,極大緩解了城區學校的就學壓力,給學校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學校先后“高標準、高規格”建成黨員活動室、智慧圖書館、書法教室、云計算機房等功能部室,新增圖書21000冊,新增新型教師辦公桌椅30余套,辦公環境整體得到大幅度提升,建成“紅專素養”長廊,育人潤德于無聲處,潛移默化。 精準發力,求實求細規范管理是一所學校快速發展,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學校先后制定了《西安市臨潼區磚房小學三年質量提升發展規劃》《“減負增效 事半功倍”教育教學實施細則》,從前置性預習、單元式備課、無污染“師生精講”生態課堂、分層次超市式作業布置及多元化師生批改作業等方面提出明確操作要求,通過每學期三次階梯型作業教案展示反饋引導,促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示范引領,使其達到"求實、求活、求異、求精、求效"之目的,夯實常規教學生命線,師生發展百花齊放。? 教師的職業認同與專業發展是紅專教師成長之兩翼,教師專業發展是職業認同的基礎,職業認同是專業發展的動力,互為前提。沒有教師的紅+專的發展,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育人幸福,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快樂。教育成敗得失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專業素養,這給我們引領教師成為紅+專的教師提供切入點,我們從引領教師“三專”入手。“三專”指專業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學校把這三方面,建立在反思性實踐的基礎上走穩走好教師發展之路。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三人行必有我師”。該校借助學科教研組成立專業發展共同體,每周三下午開展“外塑·內強”大教研活動,讓每位教師融入一個共同的團體中,主動和其他教師交流,支持和幫助教師改進和完善自身的教學實踐,以使教師去應對變化的環境和新的挑戰,從而為學校走向成功提供了適宜的組織與精神資源。 學校堅持“請進來 走出去”學名校、學名師、學理念的發展思路,為“生態教學”課堂建設打好基石,先后赴西安高新、曲江小學,西安小學、長安一小等地觀摩學習研討,疫情期間每天晚上通過CCtalk實時互動教育平臺參與未來學校云論壇,線上組織教師學習滬江互加計劃公益課程,線上觀摩學習25場專業知識分享。通過大量的線上學習沖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破解制約學校發展難題,突破教師自身發展瓶頸。學校舉行兩次新進教師亮相課、青藍工程師徒結對課、邀請名師來校進行觀課、評課、議課,促進教師專業化進程,為選拔遴選市級、區級骨干教師培養人選。教師成長初見成效,嚴巧娜老師、孫妮娜老師在區級賽教活動中,榮獲區級一等獎。 多措并舉 破解發展難題 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與提高,融合地域文化,豐盈學生成長,研發紅專學子卓越課程。學校在全面落實國家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通過“語言與文學”“數學與科技”“運動與健康”“藝術與審美”“社會與生活”五大板塊,實施落實校本特色課程、多元社團課程、傳統節日課程、行走課堂課程。堅持進行“與感恩牽手 靜心課程”、“與黎明共舞 晨誦課程”、“與靜心浸潤 習字課程”。早讀前,靜心音樂響起,師生共同感恩靜心;早讀時,落實“傳統經典”“每周一詩”“詩歌美誦”“回歸課本”等經典美文識記;午自習前,古箏音樂響起,進行“靜心習字”訓練。探索學科融合,提升學科素養,結合學校實際,堅持開展語英“聽說讀寫”課程、數科“思維實驗”課程、體育“素質達標”課程、美育“美雅藝術”課程,勞動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課程等。結合學校教師兼課情況,師生建立學科融合的意識,讓五育并舉,讓校園成為師生放歌的樂園。 學校重視紅專家校共同體建設,以智慧贏得信任。從親子共讀經典入手,每周六早上,“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論語》公益講堂如火如荼的進行,一年級的家長和孩子們齊聚校園,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手捧書本,誦讀經典,修身養德,開啟智慧,從2019年10月26日起,磚房小學已舉行8期公益課堂,家長學生受益匪淺,大家從經典中汲取精華,學習并踐行古人的智慧,引起社會一度好評。 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日新月異,跨山過海,潤澤全球。在采訪中,磚房小學校長胡喬說:“讓傳統文化世代相傳,讓中華文明經久不息是歷史賦予教育人的重任”。學校在四年級開設紅專學子和紅專家長參與制作的“論語小小講堂”,鼓勵學生自己當小老師,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勵志等方面分享名言警句,談自己的認識,進而引起共鳴,取長補短。家長為孩子精心準備的小講堂錄制視頻,教師為學生設計做好美篇。學生作品每期的發表,都讓人眼前一亮。這小小的作品激勵著每個參與的學生親近經典,傳承經典,踐行經典。? 學校開展社團課程建設,以多元引領師生雙向成長。學校共開設合唱、剪紙、繪畫、經典誦讀、跳繩、足球等12個社團,每周四下午,社團開展教學,全校學生通過教師推薦、自主選擇、全員編班后參與走班教學。每周四是學生最快樂的日子,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所喜歡的社團班,展示自我,發展個性。 德育為先 注入紅色基因 理想的德育是生活的向導,是榜樣的引領。師生在求真、求善、求美中實踐 ,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管理育人以《紅專雅行60》為抓手,按照三級三段目標狠抓學生養成教育。開學初,針對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不良現象,由德育辦牽頭,各處室、各學科教師聯動,對學生從三個層面進行規范教育和引領。班主任通過晨會、班會加強正面教育和引導。成立紅領巾監督崗,發揮學生干部的主體職能;值周人員經常走進班級,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班級衛生、個人衛生、用具擺放等方面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跟蹤、量化考評,強化學生習慣養成,重雅行,促知行,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學校重視學生品德修養教育,通過多種活動載體扎實落實“活動育德,活動啟智,活動健體”的目標。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活動。在九九重陽節,分年級以不同形式開展“感恩教育”,教育學生尊老愛幼,學會感恩,傳承美德。在春節、元宵節期間,以“金靈俏鼠鬧新春,紅專學子啟心智”開展系列實踐教育活動,從不同角度讓學生感受年俗、年韻、年味道,傳承傳統文化。同時,學校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開展“當國旗升起來了”、“當好接班人”傳承紅色基因的室內和室外升旗課程;建國70周年之際,開展了 “輝煌70年,我和祖國共成長”慶國慶系列活動,師生同看國慶大閱兵,緬懷先烈、傳承紅色經典精神。特殊的2020年春節,防控疫情非常時期,組織學生開展“把愛帶回家”“紅領巾集結號”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厚植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向上向善、存真求美、尊重生命、健康成長。? 據介紹,磚房小學在“名校+”聯合體群體智慧引領下,從“思想引領、資源共享、持續發展、相互促進”四個方面研討協商,依托“名校+”教育聯合體平臺,學校先后選派青年教師和處室負責人,走進“名校”定期召開送教入校、集體教研等聯誼活動。學習名校“國學經典·同讀同慧”親子公益課堂經驗,+校管理員先后帶領全體語文教師走進名校,觀摩借鑒經驗做法,輻射帶動推廣。 教育有痕,潤物無聲。面對以后的發展,磚房小學校長胡喬信心滿懷:“在全區上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的大環境下,我們將以‘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為己任,不忘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完善新機制,拓展新思路,建構新格局,樹立新形象,努力創新出屬于磚房小學的輝煌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