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移動時代,互聯網似乎朝著與原來相反的方向駛去:信息和服務分散在各個相互封閉的APP中。 網易云音樂和騰訊音樂集成了大量的音樂資源,足以滿足消費者聽音樂的需求。但用戶只能在其APP里面付費獲得音樂服務; 在今日頭條的APP中,匯總了中國大量內容工作者們創作的圖文文章。用戶可以在這其中搜索所需的內容。但即便是這樣一個“浩如煙海”的內容池,每天被分發出來的也就是20-30萬條,這與全網動輒億級、百億級的內容相比完全不同; 在斗魚、陌陌、抖音、快手等各家直播平臺上,一個個活生生、具備人格屬性的人,在提供各類內容,但用戶必須去各個平臺上碎片化地找尋。 整體上看,仍是低效率的市場。 一座座互不聯通的信息孤島,讓互聯網成為了“互不聯網”。也許大多數用戶已經習慣現狀,但在不便捷的碎片化搜索動作中,還是會有人驚覺:這不該是互聯網的本質啊。 有限的孤島空間內,創造不了無限的價值。互聯網企業的業務、價值,就這樣被束縛住了。 如同PC互聯網時代一樣,以百度為首的搜索引擎需要再次擔負起“連接”的使命,連接起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口口垂類深井,讓互聯網的入口再次集中,以實現效用的最大化。 在這樣的格局下,讓一場爭奪入口的搜索戰爭再次燃起,這個戰場無限龐大。 入口戰爭:大平臺回歸 “企查查”和“天眼查”之類的APP,是幫助人們了解企業公開信息的搜索工具。 如今這些APP是很多生意人、財經記者的必備工具,需要其支付一定的金額作為會員費用。用戶也默認了這種搜索的價值:防騙,過濾風險。 PC時代的百度,不會把自己的業務(或者稱之為服務能力)具體到這個程度,也因此讓天眼查們得以出現,占據垂類市場。 但當百度發現這個垂類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之后,情況就會產生變化:百度在這個領域配置了服務能力,提供免費版的搜索工具。隨后,此類相關搜索動作在百度上快速增加。 在這場小規模的“入口戰爭”中,天眼查們一度勝利,但最終又將面對百度的反攻。誰會勝,誰會敗,再次有了懸念。這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 在PC時代,搜索引擎曾經是互聯網的唯一入口。在互聯互通的網絡世界中,人們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平臺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信息。 移動時代這種局面發生了變化:每個細分領域的APP,在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資源之后,都在構建自己的生態圈。這實際上是一種“垂直細分”思維,那些有產業積累,能夠洞察產業發展趨勢、提供關鍵內容的APP,成為了行業與用戶之間產生聯系的渠道通路。 但是,移動時代搜索看似無處不在,但對于用戶來說實際效率更低,互聯網整體的互聯互通不復存在。這并不符合互聯網的本質,相互之間“互不聯通”的移動APP,對用戶獲取信息造成了阻礙。于是,市場開始了自我修復。一些使用頻率更高的APP,不斷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服務產品。 用戶和流量回歸到少數幾個具備聚合能力的超級APP中,“大平臺”時代正在歸來。百度APP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搜索革命:從信息到服務 但相比PC時代,取勝的關鍵發生了變化。 PC時代,百度作為搜索引擎連接人與信息,誰能提供足夠多且有效的信息,誰就能掌控最大入口,成為巨頭。 但移動時代,搜索的終點不再是“信息”,而是服務,于是百度自身也開始了自我進化之路。 在百度上,主動搜索“筋膜槍”,在得到相關信息后會直接購買,甚至直接在購買APP中搜索信息(看“賣家秀”和各種用戶反饋,看功能的視頻介紹);搜索餐飲等消費信息,可以被指引到消費場景,然后直接點單、付費。 用戶希望能夠更便捷、高效地進行有效信息的觀看,從提供信息,到提供具體、精專的服務,這是百度搜索的服務化。當然也是新一代搜索引擎發展的必然方向。從原來的搜索分發,到提供服務,提供人格化的內容和交互體驗。 以搜索巨頭百度為例,此前專注于“連接人與信息”的百度,正在不斷向“連接人與服務”進化,內部稱之為“百度移動生態”,其核心就是提升搜索引擎的內容吸引力,并補齊服務能力。 這與上一個時代——提供網址讓搜索者自己去點擊;提供新聞信息讓搜索者自己去判斷真假;提供商家信息讓搜索者自己去鑒別——截然不同。 2018年7月,百度推出智能小程序,相比其他大平臺的小程序,百度更加開源,商戶的小程序可以暢通無阻地跑在整個互聯網生態中。 比如在百度上搜索智能手表,在一份智能手表推薦榜單中選定手表,通過小程序便捷地直達購買頁面,無需跳轉。在百度上查詢快遞信息,或者寄送快遞,用戶也無需在幾個不同品牌快遞的網頁上跳轉,而是一鍵直達,更便捷的服務將快遞類相關的流量規模化收回。 而對于醫療健康、住房、車輛等大品類服務,則需要百度建設更深度的服務能力,才能滿足用戶的“重度需求”,這些花大錢的領域,用戶更加謹慎,也更需要專業服務。將這種服務能力建設出來之后,百度還可以將其擴展到其他場景與平臺中。 “小度”智能音箱代表了室內起居的交互搜索場景,智能汽車操作系統下的交互與搜索體系,可以直接將用戶帶到具體的消費場所,這些都是需要在搜索動作后直接連接服務的,其中也孕育著巨大的商機。 另外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搜索的人格化。這對于百度提升內容質量、服務能力也有重大意義。 PC時代,QQ連接了人與人。移動時代微信連接了熟人,陌陌連接了陌生人。除此之外,人與人之間還有一種連接方式,就是用戶的需求與能夠滿足這個需求的個體之間的社交。 比如以前用戶讀一篇文章,搜索引擎將人與內容連接起來,但用戶與文字背后的作者并沒有連接。如果讀者可以與文字背后的人對話、交流,那么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感將大大改善,內容的信任度也會加強。 反映在搜索工具上,即用戶不僅能搜索到內容,還能與內容的提供者直接建立起聯系,這些提供者再通過直播等方式,向用戶傳遞更多信息。 搜索引擎不再只是冰冷的信息,個體的服務需求進一步被滿足,不同產品的壁壘正在被打破,搜索引擎開始針對實際問題,匹配更懂行的個體,并大大提升社會的生產效率。 無限戰場:挖掘無限價值 2020年12月9日,三個華人小伙在美國創辦的外賣服務平臺Door Dash(DASH)上市,市值很快上漲到500億美元,并且仍以每年100以上的收入增速持續增長。 設想一下,如果這家公司沒有出現,美國的用戶在疫情之下想要點份外賣,需要去哪里找?除了和附近餐飲店形成的“私域流量”之外,絕大多數仍然需要通過谷歌搜索。 DoorDash通過切入外賣這一垂類服務,在移動端發展成為了獨立的餐飲搜索入口,進而為用戶、餐飲店兩端提供服務,但在此過程中,以谷歌為首的傳統搜索巨頭并未受到挑戰。 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局面。搜索引擎的邊界在哪里?對于它定義的變化,直接決定了我們對搜索這件事價值的判斷。 由目前的情況來反觀國內搜索局勢,盡管微信、抖音、支付寶等平臺也在為滿足用戶需求,開啟站內搜索,但搜索是一個由用戶需求、商業機構供給構筑起來的無限的戰場。 通過前文的解讀能夠看到,這個無限戰場有兩個內涵,一個是形式的內涵,包括了圖文搜索、視頻搜索、直播搜索,各種場景的搜索,包括傳統的搜索框搜索,也包括語音交互;另外一個內涵是服務的無限縱深。包括由各種商家組成的,面向用戶的無數垂類服務。 所有互聯網用戶尋找信息與服務的動作,都是搜索;所有搜索引擎為用戶提供結果的動作,都是搜索;所有企業自發參與到搜索的動作中,成為用戶獲得信息與服務的一部分,都是搜索。 搜索引擎接到用戶的搜索請求,是通過收取廣告費的方式推給第三方商家,還是推給自己有所參與的服務能力去做?這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盈利方式,體現了搜索的縱深價值,為用戶提供服務的無限性。 百度顯然看到這一趨勢,針對用戶剛需,百度開始發力提供高質量信息和服務的開放式、全網型搜索。最典型者,就是百度在房產、汽車、醫療健康等大品類中的境況。這些都是需要用戶花費更多金錢、精力投入的大類。 百度此前采用的方式,是收取廣告費,引入第三方機構來滿足用戶需求。但未來的搜索引擎,會更多通過自己組織相應的服務能力,去用更可控的方式,滿足用戶對服務的期待。 例如百度已經在醫療健康方面構筑了全面的服務能力,以更高質量地滿足用戶需求,包括與線下醫院的全面合作,100余家各類健康服務機構的合作。 用戶從產生醫療需求到被服務的鏈條,此前是用戶-百度-第三方商家-健康服務機構;如今變成了用戶-百度-健康服務機構。百度在其中負擔的服務責任更重,從目前的打法看,其希望做的是開放、全網的搜索,在給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滿足其剛需的同時,又能與用戶產生更深層次的鏈接。 多種多樣的垂類中,百度可以通過自建、白牌與合作的方式,建立不同程度的服務能力。這是百度商業模式的變化,也是“戰場”的變化。 在一個無限的戰場中,企業能夠獲取價值規模,也被無限擴大。 結語 搜索正在從“搜索框里的戰爭”,演變成一場無限戰爭。 這場戰爭的出發點是用戶的需求。在信息不對稱、互聯網平臺上服務能力稀缺的時代,搜索引擎只需要提供信息,就可以換取價值,這是更容易賺到的錢。 但是賺到容易賺到的錢,并不是一家企業進步的終點。如果想要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與盈利能力,就需要突破此前商業模式的束縛,投身到服務中去。我們稱之為搜索的無限戰場。 在這個戰場中所有具象化的服務,都是大搜索時代的一部分。用更高維度去觀察,能得到完全不同的視角:搜索引擎再次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中,貫穿每一口垂直深井的大平臺。與PC時代不同的是,這次,百度們要自己下手去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