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2018 6 月 29 日至 7 月 1 日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在深圳召開,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得到了寶安區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 CCF-GAIR 2018 延續前兩屆的「頂尖」陣容,提供 1 個主會場和 11 個專場(仿生機器人專場,機器人行業應用專場,計算機視覺專場,智能安全專場,金融科技專場,智能駕駛專場,NLP 專場,AI+專場,AI 芯片專場,IoT 專場,投資人專場)的豐富平臺,意欲給三界參會者從產學研多個維度,呈現出更富前瞻性與落地性相結合的會議內容與現場體驗。 京東集團副總裁、大數據與智慧供應鏈事業部總裁裴健做了首日第二場演講,演講標題為「智慧供應鏈」,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們在京東集團內部的一些人工智能實踐經驗。 雷鋒網對演講內容做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演講全文如下。 說起人工智能,大家可能會想到機器視覺,自然語言理解,人臉識別等應用。我們今天就從一臺最新的智能自動販賣機開始講起。自動販賣機普及度已經很高了,但是我們最近推出的這個智能販賣機與以往的自動販賣機有些不一樣,一般的販賣機是你付了錢才可以拿走你選定的商品,我們這個販賣機有一個特點,就是你可以拿起商品,仔細挑選,如果不喜歡,可以把貨物再放回去,只有當你把門關上的時候,販賣機才會自動給你結算。 一臺智能自動販賣機的背后 為了開發出這些自動販賣機的功能,我們需要在 AI 技術和工程方面進行大量創新。舉例來說,在這個販賣機里面,我們用了兩個識別方法。一個是圖像識別,我們使用各種神經網絡的技術有效地識別商品和商品的形態,第二是我們應用了重力感應機制識別商品的種類。我們面對一個很有意思的技術挑戰,即如何將圖像識別與重力感應結合起來,使得這兩個識別信息相互補充,以便我們更好地理解用戶的行為。比如說客戶拿起一件商品,這時候他的想法是什么?他是在觀察哪些信息?這時候需要兩種識別結合起來以加強對用戶的理解。除了識別技術以外,自動販賣機作為終端設備,它的計算能力和能耗都十分有限,所以我們在終端上使用的是 GPU 的半精度計算,這樣我們就能充分運用邊緣計算的方式來降低計算成本,使得整個響應時間達到了每秒 25 幀以上 。 智能門店 在實際的業務當中,我們應用了很多人工智能的技術來改善智能門店的體驗。舉個例子,當一個智能屏幕前面較近的位置沒有觀眾的時候,這時屏幕會顯示一些通用的廣告,且字體較大,主要目的是吸引用戶。但是當一個用戶走近這個屏幕的時候,屏幕的人臉識別技術就能夠捕獲這個觀眾的有關信息,比如他的年齡、性別,甚至可以知道他之前是否來過這個商店等。然后屏幕的廣告內容就會根據用戶的信息進行相應的更新和改變。該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廣告的客戶觸達水平,使得客戶切實感受到廣告的「善解人意」。 另外我還想提一個很有意思的技術。就是超市對于顧客挑選之后貨架擺放混亂的問題很困擾,在怎么樣讓店員高效的整理貨架這個問題上,我們應用了相應的技術去解決。這些技術可以有效識別貨架上的全部商品和它們的位置,還可以判斷商品擺放是否整齊,以便售貨員及時進行整理。 此外,我們還可以用技術的手段來提高商業合同的執行效率。舉個例子,競品不應該放在貨架上相鄰的位置。現在商場解決該問題的方法經常是派市場調研員一個一個貨架去看,發現違規再回去找相應的商場人員去解決。而如果運行了我們的智能門店系統的話,檢測會變得相當容易,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店面的人像識別技術還可以幫助店主記錄顧客在哪個區域待得最久,這樣就可以分析顧客的行為,以便發現顧客的喜好或者貨物的擺放問題(如貨物擺放不當,堵塞通道)。 通過在門店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我們能夠實現整個零售場景的全面數據化和智能化。我們可以從用戶在商店里面的行為,用戶與商品的交互,甚至是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之中把有關的信息采集出來。而且我們可以對與商店相連的倉庫進行管理,這點其實非常關鍵。倉庫離商店越近供應效率越高。我們應該選什么樣的商品放在什么樣的倉庫里面,采用什么樣的庫存管理辦法,這些都是很有趣且待解決的人工智能問題。 以上講的那些內容可能大家在很多場合都聽過,接下來我想講這些自動販賣機、智能門店設備背后的供應鏈智能技術。 技術落地 我們最近和青島啤酒合作了一個項目, 幫助他們降低供應鏈成本。供應鏈的概念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把合適的商品交到合適的人手上。 為了提高啤酒的銷售,我們要考慮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存貨布局,我應該把這個啤酒存在什么樣的倉庫里面?例如深圳的某個購物廣場有足球比賽轉播,很多人會在那里買啤酒,一邊喝啤酒,一邊看球賽,這時候庫存就應該貼近那個場地,因為該廣場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會有大量的貨物需求。第二個問題是智能選址。例如無人販賣機的擺放位置,把它擺在一個樓層的電梯間還是擺在樓下大廳,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必須根據無人販賣機的作用來決定。如果你想用這個無人販賣機賣午飯,一定要擺在樓層上面,不要擺在大廳里。因為如果一位顧客已經花了十幾分鐘坐電梯到了一層大廳,他還會去一個自動販賣機買午飯嗎?他可能會去外面找更多的選擇。由此可見各種運作模式背后有大量的智能算法考慮。第三個問題是庫存健康,應該存多少貨?第四個問題是智能補貨,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應該通知后臺把貨送到機器里面。既不想貨物陳列時間太長又不想斷貨。第五個問題就是需求預測,也就是說要知道客人想買什么樣的貨,在什么時間買。最后還有一個滯銷處理問題。通過應用一系列人工智能的算法,在青島啤酒的項目里我們能夠使得整個倉儲的周轉降低 27 天,缺貨率降低 15%,使得滯銷占比和庫存健康都得到很好的優化。 上面的例子證明了我們可以為商家打造一個很好的智慧供應鏈。之所以強調供應鏈的重要性,根本的原因是供應鏈是連接客戶和制造的關鍵信息渠道?,F在實施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其核心就是要解決制造者經常不知道需求在哪兒、 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的問題。所以只有把供應鏈效率提高,讓客戶的信息更快、更準地傳遞到制造商、設計商那里,我們才能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這也就是所謂的 C2M,這是從智能供應鏈到智能制造的過程。 舉個例子來說明智能制造。京東現在有自己的品牌叫京造,我們在設計一個旅行箱的時候,我們會考察客戶購買旅行箱的時候會考慮哪些因素,他會以什么樣的次序、什么樣的優先級去考慮這些因素。當挖掘出相關數據的時候, 可以發現市場上現有的旅行箱哪些可以滿足用戶需求,哪些需求現有市場無法滿足,不同產品應該在哪些地方去銷售等。當把這些信息提取出來之后,你就有了相應的競爭優勢,這樣就可以引導接下來的設計、制造、開發,找到一片藍海。 智能供應鏈 當然供應鏈不僅僅要高效,供應鏈還必須可靠可信??煽靠尚啪褪钱斈阗I一瓶水,你有權知道這瓶水是高質量的還是自來水。所以我們嘗試使用 AI 技術使得供應鏈可信賴、可視和可感知。這里就涉及到利用區塊鏈技術去建立整個商品的溯源網絡,我們還要用相應的 AI 的技術讓供應鏈的溯源信息對用戶有效開放,使得用戶能夠很方便地獲取這些信息。我們現在的溯源系統已經覆蓋了 400 家國內外的品牌,超過 12000 種商品品類, 超過了 12 億件商品。 通過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到我們在供應鏈上可以做很多的改進。這也啟發我們去回想一個問題,商店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它可以是購物廣場,可以是一個 APP,實際上我們認為只要具備兩個功能就能稱為商店。一個功能是把商品信息匯聚起來,另一個功能是把客戶匯集起來。也就是說只要把人和貨連接在一起,然后在一個場景上出現,這就可以稱為一個商店。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個數據問題和一個信息流的問題,所以在這樣的場景下就可以很順理成章地應用很多人工智能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去創造新的商店模式,例如拼購、閃購,就是投入種類較少的商品,但是每個商品的數量非常多,有非常低的折扣,我們希望用戶都來買這樣的商品,使得可以把商品直接從生產商送到客戶那里,減少很多中間的存儲環節。大家都知道商品從制造商到最終用戶,中間通常要轉運很多次,如果我們把中間轉運的次數減少一次,我們的天就會更藍一些,因為轉運環節的減少可以減少了交通開銷,從而大量減少環境污染。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怎么找到合適的商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面向合適的用戶進行銷售,還有我們相應的折扣應該怎么樣設計,這些都是 AI 可能的應用。 為什么我一直強調供應鏈非常重要呢? 供應鏈成本是整個社會成本很關鍵的一部分,我們比較一下中國的發展情況和西方的發展情況會發現,中國目前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概是 15% 到 18%,但是在美國,這個數字是非常低的,大約8%,所以這就導致了整個社會成本的區別。為什么現在國內智能制造與先進國家還有一段距離,核心不單只是在智能制造本身,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智能制造的配套服務業。在德國,智能制造的配套服務業占到整個國家 GDP 的 40% 到 50%, 而中國目前這個比例只有大概 15%,這個差距導致的結果是如果你在中國做智能制造,你會困擾的不單是智能制造本身,還包括怎么買原材料,怎么做相應的儲運,怎么做相應的倉儲等等問題。智慧供應鏈就是希望解決這樣的問題,使得想做制造的人專心去做制造,其他的哪些環節可以完全交給更專業的服務商去做。 我希望我前面的介紹可以讓大家理解這么一個概念, 智慧供應鏈實際上是連接了消費者、供給和場景的一個端到端的完整鏈條。這個鏈條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個是智能消費,在電商等場景下,通過使用 AI 技術,商家能夠做到比你更懂你自己。先了解你的需求,然后把消費的場景細分化,變的更加細致化場景化,能夠讓客戶在合適的時間來進行相應的消費,可以做到所想即所得。同時我們現在有很強的能力去做智能物流,智能物流的目的就是以一個柔性、敏捷的方式快速、高效地把相應的貨物送到用戶的手上。我們發展的重點是智能供應。智能供應就是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 AI 技術的應用,可以快速響應各種用戶側的需求,能夠把用戶的聲音從消費端很快地傳到供給端,能夠進行精益的供應,同時我們能夠進行相應的按需定制。無論是提高響應還是精準供應,亦或是理解用戶的需求,按需定制,這些環節都需要大量的 AI 技術,需要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分析。 總的來說, 智慧供應鏈是人工智能在零售業的一個前沿創新,它不單只包括從門店到采銷、供應各個環節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它還包括了從單點的 AI 應用到整個流程的優化過程,實際上流程的優化過程現在是一個相對比較空白的領域,也是需要大量創新的地方。這個優化過程很吸引人的一點就是它跟以往很多的 AI 問題不太一樣,它是以業務為中心的 AI 應用問題。我們核心的訴求是希望通過 AI 技術的應用,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把一個線性的供應鏈轉變為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網狀供應網絡,使得整個供應效率顯著提高。 以上就是雷鋒網整理的裴健演講全部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