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田埂、大街小巷飄著家家戶戶晾曬的扎染布,放學回家的孩童總能見著人們用大背簍將收攏疊好的藍白布料背回家中……這便是白族扎染技藝傳承人張翔在采訪中回憶的周城舊時光景。 張翔,土生土長的周城村白族人,爺爺張仕紳是白族扎染國家級傳承人、“周城現代扎染之父”,其父張人彪是白族扎染技藝的市級傳承人,奶奶和媽媽亦是村里的扎染好手。出身于底蘊深厚的白族扎染世家,又自小在爺爺的周城民族扎染廠里耳習目染的張翔,如今也成為了白族扎染技藝傳承人和推廣者。2017年,在國家30萬元項目資金的“重點扶持”下,張翔從爺爺留下的近萬個扎染圖譜中,參與整理出了2000多個用于生產的圖案,同村里的扎花能手一起對其中的復雜針法和樣式進行研究、復原。 1月24日,在張翔家中查看并拍攝留存的一組傳統扎染圖樣版式。宋婷 攝 1月24日,在偶然的機遇下接觸到扎染文化的加密藝術家宋婷,與非遺扎染創意空間“之凡之梵”的主理人殷賽賽一同到張翔家中拜訪,她們了解到近年來張翔還致力于扎染的教學推廣和藝術創作。兩位既非大理人,也并非白族的姑娘開始正式拜師學藝。在張翔與宋婷進行的科技藝術跨界對談中可以了解到,面對市場的變化,面對工業的發展,她始終堅持傳承板藍根染色的傳統扎染文化,同時也在思考扎染技藝的創新之路。張翔談到,扎染技藝在當代社會生活也會遭遇諸如傳統圖案、圖譜與現代風格不相稱這樣的現實難題與挑戰,若扎染藝術與前沿科技有所結合,獨辟蹊徑,那便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或許這能成為白族扎染的一個新起點。 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扎染愛好者及從業人員能夠把扎染給帶到更加廣大的世界舞臺上,讓更多人來認識和了解扎染文化。這是扎染界以張翔為代表的傳承人所道出的深切期望。 1月24日,張翔(右)與宋婷就扎染文化與科技藝術話題進行交流和對話。殷賽賽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