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屆魯佤依杯“美麗海南”主題幼兒繪畫大賽總決賽,于11月28日在海口舉辦,并取得圓滿成功。 在歷時40天的作品征集、選拔,初、復賽后,11月28日上午8點半,首屆魯佤依杯“美麗海南”主題幼兒繪畫大賽總決賽在永嘉大酒店如期開賽。賽事由海南海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原海南哈羅教育、北京童心童畫美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海南采藝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瓊海市青少年宮協辦。 本次大賽邀請到了海南海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原瓊海市舞蹈協會主席何春花女士,著名一級畫師、北京百象文化藝術院副院長、中國文聯藝術交流中心理事楊建明教授,海南海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歐晶晶女士;課程指導專家席克苓女士,海南采藝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司總經理 羅敏女士,海南海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長苗紅艷女士,以及畢業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 李夏夢女士擔任評委。 ![]() 本次大賽旨在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增長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和興趣培養,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加強幼兒參與意識與競爭意識,為幼兒未來各領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席克苓老師為大賽致辭,何春花董事長講話。何春花說,海加教育機構的理念就是充分重視開發好幼兒文化藝術的培養教育,挖掘、開發、弘揚、傳承,因材施教,以教育人,為全省和全國教育一代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優秀人才,播撒藝術的種子,讓藝術之花美麗盛放,處處開放。現在許多地方不了解或者少有了解海南,誤認為海南整體沒文化、是一片待開墾的“藝術處女地”,海加教育集團肩負使命與擔當,要做具備實踐性、可行性、目標性、針對性的教育,不搞沒用的花拳繡腿,“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素質教育、綜合提升,是區別于急功近利短淺教育的分水嶺。讓孩子們能實實在在學到東西,成為走出去、拿得起、用得上的人才主力軍。何春花董事長還暢談了教育集團近期、遠期的安排和規劃。 ![]() 據了解,何春花董事長出于教育世家,秉持一腔熱情,投入畢生心血,傾其所有,大愛無形,三代同愿,初心不改,扎根海南,孜孜以求,終身致力于教育及藝術事業,盡其綿微,無怨無悔,立足海南,輻射全國,在有關領導、部門的扶助和合作伙伴支持下,也為新海南、新時代做出了自己一份頗有意義的積極貢獻。 ![]() 本次大賽以建設海南自貿港為契機,以我眼中的“美麗海南”為主題,從孩子的視角出發,以童心繪童畫,描繪出孩子眼中的美麗家鄉海南島。大賽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北京“童心童畫”專業課程的支持。來自全省全島的各地幼兒園組織的孩子們和老師、家長430余人參加了本次大賽,空前的規模和質量水平令人嘆然。眾多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們一致認為,尤其是不少來自偏僻地方和遙遠山村的寶貝們,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既得到了良好的培養,又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從一洼小井見到萬里天空,收獲的是賞識與褒獎,孩子們的喜悅是無法形容的,這對他們的未來與人生成長都必將產生深切積極的影響。 比賽現場,孩子們興致勃勃,自由馳騁,舒展想象的翅膀,用一雙雙稚嫩的小手,通過線條,色彩來表達他們的所見、所思、所想,一幅幅靈動生鮮、充滿童趣的畫面躍然紙上。他們以各具特色的畫作形式與技巧,完美地詮釋出自己對美麗家鄉海南島的認識,每一幅創意無限的作品,都是孩子們美好心靈與藝術思維的結晶。每個孩子都是“童畫家”,他們盡情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畫出了一幅幅富有童趣和主題鮮明的作品。 ![]() 本次大賽共設小班組、中班組、大班組三個組別,共設金獎、銀獎、銅獎、優秀指導教師獎以及優秀組織獎五個獎項。 評畫期間,楊建明教授為大家講解、演示繪畫知識與繪畫技巧,現場掌聲一陣接著一陣。 ![]() 頒獎典禮上,評委老師們為獲得金獎、銀獎、銅獎的小朋友和獲得優秀組織獎的幼兒園所頒發獎品、證書并合影留念。 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有效激發了孩子們的藝術感受力、鑒賞力、想象力、創造力。展現了幼兒園出色的教育成果,在為海南的發展增色添光的同時,也為中國夢的實現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文 / 王嘉超 ![]() 附:海加教育機構簡介 海南海加教育原哈羅教育發展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于海口市,由ANALYZE CONNECT EDUCATION LTD.加拿大外資公司、 海南奇與正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采藝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司、海南麥覺理教育發展有限公司聯手共同投資打造的教育平臺。 海加教育是一家致力于引進、利用全球和國內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面向學前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素質教育和游學研學服務的教育產業互聯網企業。公司集互聯網教育產品研發、 代理、運營、推廣和內容策劃、編輯、發行為一體,深耕幼教30年,致力于構建以資源云、數據云、管理云、 服務云為核心的“智慧教育平臺”生態圈。打造幼教互聯網超級平臺,賦能幼兒園招生、師資、管理、教學、家園共育全方面升級,從課堂是孩子的世界,到世界是孩子的課堂...海加教育現有管理與督導服務團隊20余人,簽約專家顧問15人,服務幼兒園500余家,遍布全省18個市縣,受益學生超過10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