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山東衛視《田園中國》柳疃篇展現了絲綢之鄉的豐收景象。本周日11月1日《田園中國》壽光篇,將去往中國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了解這里如何把“壽光標準”變成“全國標準”。 壽光通過網格化監管系統,精確到每顆蔬菜的身份編碼及責任人,確保蔬菜的品質安全。通過成立村合作連社,越來越多的村民掌握到現代種植管理技術,并作為指導把壽光標準帶向了全國。 主持人吳思嘉、中國內地男演員泰維、短視頻達人張文匯和演員緹娜組成“田園推薦團”,與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一起,在壽光度過兩天一夜的難忘生活。根據物品線索,他們一路感受振興發展成果,用短視頻記錄分享這里的幸福時刻。這一次“田園推薦團”又將有哪些新發現?敬請期待本周日11月1日21:20山東衛視《田園中國》。 ![]() 創意涂鴉畫出藝術村 高知青年回鄉建“菜園” 在甜瓜大棚,泰維和吳思嘉找到了90后的農業技術推廣者小益,了解到她的團隊里大多是返鄉創業的高學歷年輕人。為何985、211畢業的高學歷青年都選擇回鄉創業?小益用行動證明——比起老一輩們靠著經驗種植蔬菜,學習到先進種植知識的年輕人,更應該拿過接力棒,用專業知識來建設家鄉。 在大多數人印象里,傳統的農村風貌是質樸小屋,而在東頭村,這里的墻上被畫滿了各式各樣的潮流涂鴉。這些涂鴉不僅具有濃郁的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還為村子增添了許多流行時尚元素,讓東頭村變成名副其實的“網紅村”,這些墻繪究竟出自誰手? ![]() 智能管理一鍵操作 科技保障蔬菜質量 跟著東斟灌村書記李新生的腳步,張文匯和緹娜了解到這里的彩椒大棚一年能生產20000噸彩椒,出口14000噸,為壽光創收1.4億元。談到種植彩椒的收入,村民說現在一個人一天都能賺300元,感嘆“比上班還要好!”。 過去的蔬菜大棚低矮、封閉、悶熱,如今在東斟灌村的番茄大棚,張文匯和緹娜看到了全然不同的景象。寬敞明亮的大棚里,村民只需一個按鈕就能完成澆水、施肥等一系列作業,科學智能的操作讓蔬菜種植更加標準化、可控化,保障了每一顆蔬菜的高質量結成。 ![]() 了不起的壽光速度 蔬菜1分鐘賣出8256公斤 1分鐘能做什么?可以跑400米、可以跳繩120下、可以寫12個英文單詞。在壽光,1分鐘就能賣出8256公斤蔬菜、成功培育32340株種苗供應全國、創造蔬菜產值20928元、在壽光農產品物流園交易13888公斤蔬菜、60個壽光元素大棚在全國建成,成為致富新希望。 ![]() 通過壽光市副市長劉偉的介紹,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了解了壽光的智能化采摘管控系統。在智慧物聯平臺上,可以全方位看到溫室大棚里的實時情況和各項數據,精確保障了壽光高品質蔬菜的培育,壽光蔬菜如今已發展到高品質蔬菜時代。 “我覺得它應該可以復制,而且應該推廣,中國那么大,光一個壽光不夠。”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感嘆道。今天的壽光,正在把老百姓手中的實踐標準變成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向全國復制推廣,從種子肥料到場地環境全過程管控,產出好東西自然帶動效益增長。 ![]() 美麗壽光邀您共享幸福生活!本周日11月1日21:20,跟隨由中國醬酒國標制定者之一、北派醬香代表云門醬酒獨家冠名的山東衛視《田園中國》,一同探尋中國蔬菜之鄉——壽光的致富新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