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政策的推動,讓5G概念的熱度接近沸點,各種關于5G的信息層出不窮,5G市場群雄逐鹿。賽道內各大巨頭紛紛鳴槍,爭奪制高點。 5G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具備高速率、大容量、低功耗、低延時的特點。5G不僅關注了人們對于網絡互聯的需求,還將推動各種感知設備以及車輛等方面的智慧互聯,將消費互聯網推進至工業互聯網時代。 5G的持續霸屏,讓很多人認為5G即將取代Wi-Fi,各種關于Wi-Fi退場的言論也越來越多。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5G與Wi-Fi 6?技術升級與時俱進 眾所周知,5G作為移動通信技術是4G的演進與升級,5G移動網絡與早期的2G、3G和4G移動網絡一樣,屬于數字蜂窩網絡。最低峰值速率可以達到1Gbps,直接上升到"GB"的程度。相比于4G,5G的傳輸速度要比前者快幾十倍乃至上百倍,如果下載一部電影只需數秒就能完成。 相對于5G網絡的大張旗鼓,Wi-Fi技術的升級就顯得低調很多。早在2019年9月Wi-Fi聯盟便宣布了Wi-Fi 6認證計劃。Wi-Fi 6主要使用了OFDMA、MU-MIMO等技術,MU-MIMO允許路由器一次與四個設備通信,Wi-Fi 6將允許與多達8個設備通信。Wi-Fi 6在實驗室下可以實現每秒9.6GB的數據傳輸,而5G因為各家測試環境不同,平均速度集中在每秒10GB左右。 技術升級后的5G與Wi-Fi 6都具備高速率、低延遲和大容量等特點,對于網速要求越來越高的人們,二者帶寬和速度都不遜色。那到底在什么樣的場景下,更適用哪種技術,也是用戶們關心的問題之一。 空間應用優勢互補?成本效能各為取舍 作為兩種先進的通信技術,5G與Wi-Fi 6本身就不是對立的,兩者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優勢。不管是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按照自身的需求出發選擇即可。 經濟方面,Wi-Fi網絡是免費的,或者說費用比較低廉;而5G是收費的,在消耗大量流量的情況下,對經濟成本比較敏感的用戶,Wi-Fi網絡的選擇優先級比較高。 場景空間方面,5G的主要應用場景是由外到內的,先通過室外的大范圍覆蓋,再做室內的小空間覆蓋;而Wi-Fi的使用場景則集中于室內的“小場景”空間,比如家庭、辦公室、商戶等。對于移動場景不高的室內空間,多偏向于選擇連接Wi-Fi。 技術原理方面,5G是授權頻段技術,而Wi-Fi在非授權頻段,Wi-Fi無須付出巨額的頻譜使用費。作為很多B端用戶的重要流量來源,Wi-Fi依舊具有顯著的商業價值。 基于不同的場景和使用情況,5G與Wi-Fi 6各有側重,用戶可各為取舍。因此,類似于邁外迪、百米生活以及WiFi萬能鑰匙等與Wi-Fi共生的產品品牌,經過多年運營,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也形成了與Wi-Fi相關的網絡連接、衍生營銷、數據分析等業務內容,依舊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5G與Wi-Fi 6相互融合?服務多元場景生活 不難發現,5G和Wi-Fi 6各有優勢。隨著5G技術的普及,互聯網將從消費互聯走向產業互聯。Wi-Fi可以用在家庭、商場等場景內,但無法用在工業關鍵場景的控制。在工業互聯網趨勢下,信息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低時延、高帶寬、高可靠性、大連接,都將是工業互聯網新一代無線傳輸的必備條件。因此,5G技術可以在物聯網、無人駕駛、虛擬空間等領域,包括農業、安防、家居、醫療、智慧城市等新場景下擁有更大的的應用潛力和施展空間。 相應地,技術升級后的Wi-Fi也可以發揮優勢,開發新應用場景。與5G網絡相比,Wi-Fi網絡高數據傳輸率和容易部署的特點,更適用于飛機、高鐵、辦公室、商店等封閉場景。據報道,在場景應用上,WiFi萬能鑰匙自2016年起,便通過共享、投資、合作、公益等形式,構建了覆蓋商場、機場、廠區、山區等多個場景的“立體式上網矩陣”,以滿足人們的多元連接需求。 事實上,5G的發展并沒有直接削弱Wi-Fi的市場地位,Wi-Fi市場競爭依舊激烈。華為、蘋果、小米、OPPO等智能手機生產商紛紛推出支持Wi-Fi 6的手機型號。高通、博通和英特爾更是加快了支持Wi-Fi 6芯片的研發進度。2020年2月,華為率先發布了全球首款Wi-Fi 6智能路由器—AX3系列。另據國際權威分析師機構DellOro相關報告顯示,華為Wi-Fi 6產品市場份額已處于行業領先,排名全球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5G和Wi-Fi 6都還在推廣發展階段,尤其是支持5G和Wi-Fi 6的終端設備的普及仍需要較長的時間,不管是經濟成本還是時間周期,個人和企業都需要一段適應的過程。 因此,5G不是Wi-Fi網絡的取代者,兩者各有所長。對此,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孫松林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5G和Wi-Fi 6會共存并進,相互補充,而彼此在競爭中走向融合,也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