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去年發布的EMUI 10中,首次提出了基于“人因研究”成果的流暢動效設計,通過模擬符合自然界運動規律的軌跡或行為,帶來了“手眼心”合一的流暢體驗。而隨著今年4月份EMUI 10.1的全面升級,華為將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再次注入到人機交互設計之中,帶來了煥新的“阻尼感動效”,讓用戶對日常操作時的滑動行為擁有了更順暢的感知。 ![]() EMUI 10.1項目內部設立的“動效設計與研究團隊”,被號稱是UX設計界的“天團”,其中不乏985名校畢業、精通心理學與設計學的高材生。他們基于對用戶長期的使用觀察和科學的人因實驗,認為用戶在使用移動設備進行人機交互的過程中,人與界面交互的心理模型其實會受到真實世界的影響。 EMUI 10.1阻尼感動效的“靈感”來自真實世界 比如當你在泳池高臺跳水,人體落入水中的那一刻,并不會因水的阻力立刻停止,而是會產生“由快至慢”的轉變過程。這其中受到了流體力學的斯托克定律的影響——當物體在黏滯流體中運動時所受阻力正比于物體的速度(Fv∝kv),其中比例系數“k”取決于流體的性質和物體本身的大小。在EMUI 10.1滑動曲線的動效設計中,華為動效設計天團就將這個自然規律融入到EMUI 10.1阻尼感動效的設計之中。 ![]() 當你在使用EMUI 10.1設備進行網頁瀏覽的時候,手指向上滑動,網頁隨即向下翻頁。在這個過程中,以手指離開屏幕的那一瞬間開始,下滑的頁面會呈現出符合真實世界物理規律的減速過程:猶如風吹落葉后緩慢下墜,避免像某些手機那樣“瞬間到底”或“下滑過慢”。 ![]() 如此一來,每一位EMUI 10.1用戶在滑動網頁、瀏覽新聞、查看商品等列表滑動的場景中,眼中所看到的現象,都符合心理對物體下墜緩慢減速的“潛意識”預期,滿足了“手、眼、心”三位一體的統一感知。 綜合不同屏幕刷新率下的最優滑動模型 本月,華為發布了四曲滿溢屏的P40 Pro,首次在手機屏幕硬件上升級到90Hz高刷新率,未來也將有越來越多的高刷新率屏幕機型登場。而在60Hz與90Hz刷新率設備上,必然不能套用同一種滑動曲線的參數。 ![]() 鑒于屏幕刷新具有“采樣保持”(sample-and-hold)的特點,60Hz刷新率下每幀畫面會保持16.7ms不變,雖然屏幕每一幀渲染的畫面都是清晰的,一旦“動起來”人眼看上去就可能變模糊。因此EMUI 10.1對像華為P40 Pro這樣的高刷新率屏幕機型,縮短了每一幀“保持”的時間,讓視網膜成像的殘余時間縮短,減少了“動起來”后畫面模糊的情況。 這就像是小時候看“連環畫”,每一頁都有一個上下銜接的畫面;當快速翻頁時,靜態畫面就會“動起來”;當翻頁速度越快,畫面就會越連貫。日本早期的《櫻桃小丸子》等動畫制作也是類似原理。 ![]() 華為動效設計天團還綜合了不同人群、在不同刷新率屏幕下的感受數據,以“易操作性”、“自然性”、“速度匹配性”、“易受控程度”與“滿意度”五個維度進行分析評價,最終獲得了不同屏幕刷新率條件下的最優滑動模型,讓EMUI 10.1的動效在60Hz與90Hz屏幕機型上的最終效果都符合“手、眼、心”合一的要求。 因此,無論是預裝EMUI 10.1的華為P40系列,還是升級至EMUI 10.1的數十款華為手機,用戶都能感知到更舒適的操作;再融合莫蘭迪色系、全域深色模式、AI雜志鎖屏等界面煥新,讓EMUI 10.1呈現出審美與動效的完美統一,將華為終端用戶的人機交互體驗帶入了更高的維度。怪不得有人開玩笑說——“千萬別升EMUI 10.1,一用就再也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