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多位華人中醫專家和中藥制藥專家來到東京大學,出席了中日醫學論壇。東京大學藥理學教授和旅日華人學者喻博士分別致辭,中日雙方3位知名專家做了專題報告。 復旦大學教授詳細介紹了中藥顆粒治療帕金森病等科研成果,指出顆粒制劑比煎劑方便和容易控制質量,主張顆粒劑應與飲片一樣納入中國醫保范疇。 旅日華人學者喻博士做了“日本漢方顆粒制劑的歷史與現狀”的報告,詳細介紹了日本質控標準的制定與執行情況,以及LED栽培技術,日本民眾對中醫養生醫學的重視情形。 中國生殖健康協會副會長、醫學博士高華動首先祝賀研討會的召開,他系統介紹了中醫中藥傳入日本,演變成漢方,及其興衰的歷史過程;講解了日本漢方的制藥技術和全方位質量管理,指出日本在漢方的繼承和創新方面值得我們學習;高華動副會長還闡述了他中醫在現代生殖領域的應用和突破。 他認為,除了面對需要治療的夫妻本人之外,還要考慮更多的遺傳問題,倫理問題,社會學等等。所以生殖醫生的責任比較大,是千秋萬代的,對人類整個的子代健康要負重要責任的。對于這個角色來說,需要更多的社會責任感,所以在給病人治療的同時,既要選擇有效、安全的方法,還要考慮對整個社會倫理的影響,不是單純這一對夫妻所希望選擇的方法,同時要面對不孕癥當中未知的很多原因,進行科學的探索實踐,之后再把這個新的技術去臨床轉化。目前世界范圍內,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活產率僅僅在35%左右,其中年輕的、簡單的病人成功率高,而對于復雜的,年紀大的,還有很多是需要探索的。能夠讓治療的成功率提高的方法,都是需要生殖醫學工作者去付出巨大努力的。 高華動副會長一直以造福亞洲男性為己任,把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相結合,突破醫學瓶頸。已建立起“男性城市病”人群的隊列,以及利用該隊列產出的各項科研成果,并且介紹了在此基礎上正在籌建的具有中國本土化的全維度、動態、定量的健康指標體系和臨床檢驗體系,用于探索健康人群全維度生命進程以及疾病人群特征指標體系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