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王金曉 1940年,德國納粹勢力在歐洲大陸勢如破竹,比利時、法國相繼淪陷,英法聯軍被包圍在敦刻爾克,唇亡齒寒,英國陷入“至暗時刻”。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發表了歷史上最為鼓舞人心的演講,“我們將在陸地上同他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上同他作戰;我們將在天空中同他作戰…”,故事的最后,英國成為了阻擊納粹的堅固堡壘,盟軍觸底反彈,最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同樣的“至暗時刻”如今也發生在P2P行業,金融監管、網貸備案延期、股市大跌以及整個市場資金流動性緊張,大環境導致P2P出現了新一輪的洗牌。此次洗牌與以往不同,過去不合規、小平臺居多,而此次洗牌,除了不合規問題,還出現了平臺因經營困難、融資乏力而退出的情況。諸多平臺紛紛退出,給投資人帶來了很大的恐慌,陷入“驚弓之鳥”的狀態。每出現一家退出的平臺,投資人的驚恐就增加一分,洗牌引發了對整個P2P行業的質疑。 實際上,這種恐慌是非理性的且完全不必要的。 剛需市場下的過度反應 面對節節勝利的德軍,即便在海權上擁有絕對實力、在空權上也近乎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英國也做不出理性的判斷。同樣,在恐慌情緒下,即便P2P有著剛需市場、頭部平臺依然穩健運行的情況下,投資人依然擔心P2P的未來。 恐慌是羊群效應的典型表現,在信息不對稱和預期不確定條件下,投資者會本能地趨向風險較低的選項,在信息的選取上,越是恐慌的信息越能引發自己的認同并印證自己做法的明智之處。因此,每個人似乎都有一手的內幕消息,個個都能引發行業地震,每個人似乎都成了理財專家,告誡著大家不要投資P2P。 這樣的案例在過去已經不止一次發生。新千年時期的互聯網泡沫,網易跌至0.32美元、新浪跌至1.6美元,彼時,互聯網變得一文不值。但時隔不到20年,這些企業都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同樣的道理,如果把時間跨度拉長,P2P也將成為用戶投資理財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P2P是基于市場需求的而出現的。在借款端,《中國征信》雜志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1月底,央行征信中心收錄自然人信息9.5億人,有貸款記錄的約4.8億人,央行個人征信的覆蓋率50%左右。而且央行征信中心記錄個人征信維度相對單一,僅僅以個人在銀行渠道的信用記錄作為個人征信的評判標準。這意味著,有至少4.7億人沒有被央行覆蓋。這4.7億人當然不是沒有借款需求,而是銀行的服務并沒有把他們囊括進來。 實際上,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會在特定時期有著特定的借款需求,婚喪嫁娶難免有用到錢的時候。但顯然,銀行不會服務這部分借款需求,勢必需要P2P等市場化機構來補充。 同樣在理財端,資產保值是當下很多家庭的主要命題,A股如此不景氣,銀行理財的利率如此之低的情況下,如果有信譽良好的借款人愿意提供相對高一些的借款利率,那么這樣的理財模式有何理由質疑其合理性呢? 基于這樣的市場需求,中國金融科技海外上市第一股宜人貸已經累計幫助120萬人解決了資金的需求,幫助140萬多人解決了理財需求,保持了穩健運行。而中國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空間,P2P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個階段否定整個行業未免有些因噎廢食了。 洗牌?并不讓人意外 當然,這一輪洗牌的確有很大的特殊性,不少為大眾所熟知的平臺中招,還有一些看起來正常經營的平臺也都出現了問題。但一方面這些問題是行業的正常現象,另一方面,投資人挑選平臺時也是可以規避的。 從退出的平臺來看,目前的洗牌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本來就是問題平臺,積重難返。在監管趨緊、備案推遲的情況下問題最終爆發。對于這樣的平臺,退出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良幣驅逐劣幣”是市場走向健康的表現。 第二種是經營困難。不少平臺為了站穩腳跟,不得不采取燒錢補貼的方式,在講不出新故事的情況下,融資陷入困境,最終難以維持運營,無奈退出。如同當年的“千團大戰”、“網約車燒錢大戰”,這是行業洗牌的正常現象。互金專委會數據顯示,我國在運營P2P平臺共2835家。這個數字勢必需要進一步洗牌,最終形成相對穩固的市場格局。 第三種,是不少平臺的借款流向了企業,但在流動緊張情況下,借款企業確實出現了經營不善的情況,導致逾期、壞賬攀升。這種情況下,需要投資人在挑選平臺時有所注意。 在如今的環境下,投資人選擇P2P平臺,不應當再以收益率為導向,而是盡量選取穩健的平臺。過去也許會有投資人選擇中游平臺,但如今,投資人最好選擇頭部平臺。比如,像宜人貸等在第三方評級機構常年占據前列,已經上市或者對接互金協會,財務數據完全公開的平臺。上市公司所有的財務都要公開透明,一旦造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很小。 為了規避借款企業經營不善的問題,一方面,投資人要特別重視平臺的風控能力,比如像宜人貸這種有獨創的風控技術,已經有十多年積累的平臺。只有平臺有著過硬的風控技術,借款人不誠信的概率才可以下降到足夠低。另一方面,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投資人可以選擇借款標的是優質借款人的平臺。比如,像前面提到的頭部平臺宜人貸,將用戶人群鎖定在有穩定收入來源、良好的信用記錄、有互聯網行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優質城市白領借款人,這些人有著很好的信用觀念和還款能力,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 監管的“丘吉爾演講” 不可否認的是,在P2P的“至暗時刻”,僅僅讓投資學會挑選平臺是不夠的,需要真正讓投資者看到希望,重塑對行業的信心。正如英國面臨的危機,P2P也需要“丘吉爾演講”。 在這個P2P的危難時刻,扮演丘吉爾的角色終于出現。從上周開始,監管密集發聲。中國互金協會以及上海、廣州、深圳、江蘇等多地互金協會紛紛召開專題座談會,對互金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做出部署和要求。7月19日,北京互金協會宣布加快推進“白名單”機制建設,推進分級分類工作。7月20日,北京、上海、深圳宣布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繼續開展P2P網貸現場檢查工作。浙江互金協會開展“正本清源”行業行動。與此同時,銀保監會要求一方面要通過嚴格監管,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盡快明確監管政策。 監管密集發聲,宛若一場“丘吉爾演講”,行業觸底反彈的時刻即將來臨。 在這場演講中,監管釋放了三個強有力的信號。 首先,監管并沒有妥協,對于不合規企業,監管仍然保持著堅定的態度。銀保監會要求要通過嚴格監管,逐漸擠壓不合規企業,釋放存量風險,引導行業回歸本源,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環境。監管的信號是,不能因為退出平臺增多就允許問題平臺繼續積累風險。從長遠來看,只有問題平臺逐漸退出市場,市場才能煥發新的生機。 其次,監管會打擊“渾水摸魚”的行為。多地互金協會都明確提到要打擊惡意逃廢債現象。要求在合法合規框架下,對惡意逾期的借款人采取相應的懲戒措施。通過監管,阻斷借款人惡意作惡的行為,是有效保護平臺和投資人的做法,如果這一政策能夠堅定貫徹實施,可以保護合規平臺免收無妄之災。 第三,監管備案正在提速,這無疑是行業最振奮人心的消息。北、上、深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紛紛宣布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繼續開展P2P網貸現場檢查工作,北京互金協會明確提出將加快推進“白名單”機制建設。這都意味著,監管并不是無限期推遲,也不是放棄了P2P,而是正在積極推進監管工作。這給了網貸平臺希望,只要堅持合規,總會迎來曙光。 在丘吉爾的演講后,英國抵抗住了德國的瘋狂進攻,在余后的5年間,盟軍逐漸逆轉頹勢,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如今的P2P好比1940年的盟軍,隨著監管已經釋放了積極的信號,P2P平臺會逐步走出低谷,行業會觸底反彈,P2P會迎來新的“黃金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