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于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大會由“一會”、“一展”、“四賽”組成,21場重磅論壇吸引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位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共同探討智能科技前沿趨勢,展望智能產業發展。 本屆世界智能大會以“智能時代:新進展、新趨勢、新舉措”為主題,在探討人工智能產、學、研、用的同時,區塊鏈成為大會熱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都不約而同的看好區塊鏈技術。 馬云在世界智能大會上說,區塊鏈不是泡沫,今天的區塊鏈不是五年后的區塊鏈,但區塊鏈必須是一個解決方案,給社會帶來創造性,帶來價值的東西,解決數據時代的問題。當馬云還不明白區塊鏈是什么的時候,他知道區塊鏈是對社會,對數據是有價值的,阿里巴巴就開始大力推動區塊鏈,阿里巴巴現在是區塊鏈領域全球知識產權最多的企業。 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證大數據發展質量。“一個商品的生產到使用有三個過程,第一是生產,第二,流通、檢測,在這個過程中,互相是不通的,連不到一起。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從生產的源頭到使用環節把數據進行打通,老百姓掃個碼,就能知道這個產品是什么流程,怎么造出來的,是真是假。現在很多人能喝得起茅臺,可是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喝到的是不是真茅臺,區塊鏈技術能夠推動中國工業質量的提升。” 無獨有偶,學術界對于區塊鏈也十分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提到,消費者在淘寶、京東購物,每一個商品是一次交易,實際上后臺跟產品供應方、金融方都是有關聯的,每一個區塊會復制到所有的關聯節點,并且前一個區塊跟后一個區塊通過前后的分布式記賬,在沒有誠信的環境上保證交易的不可抵賴,區塊鏈未來在生產環節,在工業互聯網里頭會得到應用。 DIPNET基金會理事長闞雷先生也受邀參加此次大會,向與會嘉賓分享了DIPNET-面向未來的分布式智能生產網絡。 闞雷先生說,傳統的工業互聯網主要以“工業云”為載體,但這種巨型工業云方案無疑是非常昂貴的,它的基礎設施和維護費用極高,需要中心化的云服務、大規模的服務器集群和網絡設備來支撐。當工業互聯網深度推進,生產單元中聯網的人和設備以數十億級別的速度增長時,它們之間要處理的通信量和成本消耗都是極其驚人的,而且出現一個故障點可能就會導致整個網絡的崩潰。同時,不同的生產單元間存在多樣化的所有權,各自支持的云服務架構多元化使它們之間的通信非常困難。沒有一個云服務商可以服務于社會生產的所有單元,但不同的云服務商也不會保證它們之間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分布式智能生產網絡被設計成一個云鏈混合的生產網絡,大部分采用中心化的工業云技術,效率更高、響應更快、能耗更低。而生產中的跨組織數據互信全部通過區塊鏈來完成,訂單信息、操作信息和歷史事務等全部記錄在鏈上,分布式存儲、不可篡改,所有產品的溯源和管理將更加安全便捷。 分布式智能生產網絡中整個供應鏈上的交易流程全部由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可以解決工業生產中的賬期不可控等問題,大幅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同時,通過區塊鏈技術與數字化工廠技術的結合,可以為每一個物理世界的工業資產生成虛擬世界的“數字化雙胞胎”,并進行確權和流轉,完成工業資產的數字化,幫助重資產的制造企業實現輕資產擴張。 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組委會對于區塊鏈技術也非常關注。在大會的培訓環節,由至頂網和科技行者主辦了智能合約和產業區塊鏈培訓講座,針對區塊鏈目前人才匱乏的情況,進行現場授課,幫助期望使用區塊鏈的企業解決實際難題和挑戰,為區塊鏈的人才培養儲備蓄能,獲得了現場觀眾的認可,并為在世界智能大會上學習到智能合約和區塊鏈的知識表示贊賞。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于佳寧、天德首席科學家蔡維德、微軟中國云計算與人工智能資深合伙人及高級總監梁戈碧、IBM研究院區塊鏈研究總監任常銳、能源區塊鏈實驗室創始合伙人專家曹寅、京東Y事業部區塊鏈研發負責人孫海波,則分別從宏觀層面梳理了區塊鏈技術與數字化轉型路徑、商業化的價值,從微觀層面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在制造、零售、金融、能源四大行業中的落地與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