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首個“智能代客泊車”項目公開路測 開車去辦事,到目的地后下車,在手機APP上按下停車指令,車輛就會自動從下車區經過地面道路開進地下停車場,并找到空余車位停好;事情辦完,無需跑去停車場,只要在APP上發出“我要取車”指令并移動支付停車費,車輛會定位你的位置,自動開到你面前。這種如同科幻大片般的場景,如今已在小范圍內成為現實。 昨天,在位于嘉定安亭的汽車·創新港內,我國首個“智能代客泊車”項目公開路測,演示“智能代客泊車”項目一期研發成果。該項目由汽車·創新港發起,匯集整車廠、科技創業公司和高校等多方力量共同完成。汽車領域創新創業的“星辰計劃”同時發布,旨在通過政策補貼、研發空間、測試場地、商業落地平臺等資源整合,扶持汽車領域新技術、新模式的示范應用。 “無人駕駛”在限定條件下實現 前段時間,谷歌開始在美國測試L4級(全無人駕駛的最高級別)無人駕駛車;英國最近也宣布希望在2019年讓無人駕駛車上路。不過目前的無人駕駛車輛應用都有一定的限制條件,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找準實現場景很重要。 “限定范圍內”“低速”這兩個條件,一直被業內認為最適合用來進行無人駕駛商業化應用。“智能代客泊車”是一個典型的限定范圍內低速無人駕駛應用場景。在低速與限定區域條件下,相關單位能更方便地對無人駕駛的難點給出解決方案,比如在指定園區的停車場內不存在過多的交通標志,而對定位精度的要求,也可通過場端設備輔助實現,還可通過規定來實現全無人停車場。 汽車·創新港去年開始規劃該項目,并與來自奇瑞新能源、地平線、同濟大學、吉林大學、上海逸驅、亦聯科技等團隊合作進行智能代客泊車的研發和示范運營,期待從中尋找到無人駕駛的第一個商業化應用場景。“這個項目抓住了目前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痛點,是目前業界看好的無人駕駛應用場景。”上海國際汽車城發展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徐健說。 目前,該項目在汽車·創新港內完成15個停車位改造,包括地面3個、地下12個。 智能代客泊車二期將產業化 目前汽車·創新港已在規劃智能代客泊車項目二期,目標是將其產業化,主要是通過新增與更多主機廠的合作,擴大參與車型和車輛數目,提出更為通用的車端解決方案,增加更多場端應用場景,固化環境端改造技術,形成適應無人駕駛泊車的停車場標準。另外,二期建設還將進一步優化車輛調度控制。 上海國際汽車城相關負責人說,“智能代客泊車”從技術研發走向商業化落地、實現真正產業化還需較長時間,整體技術方案確定、相關規章制度完善、相關標準制定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決。 要走向產業化,“智能代客泊車”有兩個發展方向,分別是以汽車為主的解決方案和以基礎設施為主的解決方案。前者要求汽車本身的技術能滿足各種要求,車輛要有更強的感知與決策規劃能力,能兼容不同環境的停車場,包括不具備云平臺和通訊能力的停車場,車輛要能自己找到空車位。后者希望通過將核心技術放在場端來實現,通過云端通訊,讓整個停車場內的車輛實現自動尋找車位和泊車的功能。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代客泊車”可結合共享租車小規模落地,可能比無人駕駛網約車能更快與消費者見面。 “星辰計劃”推進汽車智能化 “智能代客泊車”項目是汽車雙創領域大計劃的一部分。昨天,安亭·上海國際汽車城、汽車·創新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聯合創新中心、中國汽車創新孵化器聯盟共同發布鼓勵汽車領域創新創業的“星辰計劃”。“星辰計劃”發布會揭曉了首批入圍計劃的候選項目,“智能代客泊車”項目就是由幾家入圍項目所屬企業共同完成的第一個聯合研發成果。 “星辰計劃”未來五年將扶持100個優秀創新創業項目,推進多個未來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共享化的使用場景落地。未來五年,上海國際汽車城將整合社會資本,預計投入2億元成立新技術、新模式示范應用專項資金,對成功入選“星辰計劃”的項目發放補貼。“星辰計劃”將依托上海國際汽車城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地的生態環境,整合辦公空間、測試場地等資源,支持優秀的創新力量與產業對接,加速從聯合研發走向商業示范推廣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