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2020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推進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烹飪協會食品安全工作委員會發布了《餐飲服務量化分級評定規范》(以下簡稱《評定規范》),并公布了50家“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示范單位”。 完成《量化分級評定規范》 提升餐飲業安全服務水平 9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總結推廣前一階段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作實踐,鞏固有效工作機制,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飲食安全。今年上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雖然對餐飲行業造成重創,但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 國家積極推進高效治理以及市場的重新復蘇,為餐飲行業注入了極大信心,然而,整個市場的恢復發展仍面臨困難與挑戰。下一階段,持續堅持將各項防疫工作常態化,做好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加強重點環節食品安全自查,提升總體服務品質成為餐飲企業工作的重點。此次發布的《評定規范》對餐飲企業在后疫情時代提升食品安全和服務質量,推動行業復蘇,將起到重要作用。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部署,中烹協食品安全工作委員會于2019年底啟動全國統一的“量化分級標準”起草工作。此次發布的《評定規范》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側重強調食品安全,第二部分側重餐飲企業的品質與服務,對用餐環境、菜品質量、服務質量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管理規范與要求。 《評定規范》首先考核餐飲服務單位的食品安全水平,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引入餐飲服務品質提升,增加了對用餐環境、菜品質量、服務質量多方面的要求。規范發布旨在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舒適溫馨的服務,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餐飲消費需求。 為了幫助餐飲企業更好地落地實施這一《評定規范》,食品安全工作委員會從食客角度、餐飲企業角度、食品供應鏈角度等餐飲企業需要系統規范的方面,撰寫更容易理解和有效落實的規范內容。 “在疫情洗禮之后,安全與健康的飲食消費觀念越來越被關注,餐飲消費需求從產品、服務、文化等多角度不斷提升。這個趨勢也倒逼餐飲業更加重視餐飲的安全與健康,注重就餐環境的科學、合理、舒適。”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傅龍成表示,此次《評定規范》的推出,為餐飲企業食品安全管理與自查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也將通過推廣優秀企業實踐案例的方式,樹立消費者信心,加速推動餐飲業的恢復與發展。 建設百家餐飲示范單位 推動行業自查共治 今年是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創建工作“三年創百家”的收官年,自2017年起,中國烹飪協會首次啟動了“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通過全國餐飲企業的自愿申報、創建,對達標的餐飲企業授以“示范單位”或“示范街區”的稱號,同時,每年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進行展示宣傳推廣,也為餐飲企業搭建了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有效地促進了餐飲行業可持續發展。3年來,百家示范單位的出現,讓消費者能更加放心消費,全行業有了學習的標桿。 今年以來,食品安全工作委員會的專家組統一審核標準,采取企業承諾與現場審核相結合的方式,對來自全國42座城市的80余家申報單位進行了嚴格審核。 餐飲食品安全不僅涉及餐廳的前廳后廚,還關系到整個供應鏈,而餐飲服務是從田園到餐桌的最后一個關鍵環節。如何將政策及餐飲管理的實操經驗解讀通過對的方式準確傳達到企業、廚師,確保整個政策落在實處,確保食品安全,十分具有挑戰性。為幫助餐飲企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中烹協食品安全工作委員會已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員培訓近50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