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再次征服珠峰 作為世界最高山脈的喜馬拉雅山有著“世界屋脊”之稱,山上的最高山脈大家自然都不陌生——珠穆朗瑪峰。 珠峰位于中國和尼泊爾邊境處,多少年來,無數登山愛好者欣賞它、仰望它,躍躍欲試。然而歲月流過,成功者卻依然只有少數人,更別提無數生命長眠于此。 在登山愛好者眼中,珠峰是一座里程碑。但就是這座里程碑,60年前,中國人就在上面留下了足跡。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位中國登山隊隊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成功。 2020年,時隔60年之后,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并對珠峰高程進行了精確測定。 在這次登山之旅中,除了由中國登山隊和國測一大隊共同組成的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一支國產品牌——明月鏡片,不僅對此次珠峰高程重測活動提供了全方位的登頂保障,更是全程參與其中。 60年來,各國登山隊員熙來攘往,但國產裝備卻未能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在此次150分鐘的峰頂測量中,實現了國產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擔綱。測量登山隊員在峰頂豎起測量覘標,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斗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峰頂雪深,并使用重力儀進行了重力測量。上述高精度測量儀器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同時也是人類首次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這將有利于大地水準面優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獲取寶貴的科學數據。 隊員們克服困難沖頂測量,展現了為國測繪、為國攀登、不屈不撓的精神,背后更是崛起的科技力量。明月鏡片此次脫穎而出,在“親身”登頂珠峰背后,更是表明該國產品牌在鏡片行業內的攀登,也有了新的突破。 明月鏡片從何而來 作為明月鏡片的創始人,謝公晚如今早已功成名就,但他和鏡片結緣時,他還只有18歲。上世紀80年代,他背起行囊來到東北,擺了個眼鏡攤。 這個“攤子”一擺,就擺到了現在。當然,當年的眼鏡攤和如今的明月鏡片天差地別,但謝公晚自始至終都在鏡片的行業內摸索、攀爬著。“我一直在做眼鏡,沒有像我們很多原來跟我們一起的一些同行,過程當中去做了其他的。” 2002年,眼鏡店生意原本紅火的謝公晚、謝公興兄弟二人遇上了麻煩。“我們想要買質量更好的眼鏡片,但卻買不到。很多鏡片廠為了節約成本,偷工減料,把鏡片做得非常薄,甚至度數都不準。” 這成了明月鏡片成立的導火索,謝公興曾坦言:“所以,我們決定自己去做鏡片,起碼度數要準,起碼鏡片要安全,光學性能要符合標準。” 這一年明月鏡片在上海成立,正式進軍樹脂鏡片領域。戰鼓敲響了,但仗卻并不好打。 鏡片行業的競爭已然十分充分,價格戰打得非常厲害,受此沖擊,不得已之下幾乎所有相關企業都開始偷工減料。然而,企業、供應商和消費者本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價格戰之下企業沒有利潤,供應商賺不到錢,消費者的產品質量也難有保障。 “一方面產品品質在下降,另一方面消費者面對價格混亂的市場,失去了選擇的能力,這個時候往往就選擇買貴的,而不是便宜的,這與企業價格戰的初衷正好背道而馳。“謝公晚看到了價格戰背后的邏輯,沒有讓明月陷入這趟渾水。 然而正是明月對品質的堅持,讓它走到了今天。從原材料選取,到設備投入,再到工藝流程,明月鏡片的成本往往更高,但價格只是稍貴,因此利潤率一直壓得很低。 靠著小步慢行,2006年明月和日本三井建立了合作,聯合設立了KOC公司,共同開展材料研發,已經成功推出了包含KR樹脂、PMC超亮、1.71、超韌在內的多款行業領先的樹脂鏡片材料。同時,明月鏡片還在繼續深耕原材料領域,未來將開發更多世界領先且更適合中國市場的鏡片材料,從而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鏡片。 國產鏡片要想攀爬行業珠峰,就必須如此沉下心來打磨技藝。 明月也有自己的珠峰 登珠峰難,登鏡片的珠峰更難。 從2002年到2020年,明月鏡片經歷的困境難以盡數,但也正像攀爬珠峰一樣,登山者通過一步一步的前進,一寸一寸的積累,山頂總會來到眼前。 國際知名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的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9年,明月鏡片已連續四年蟬聯銷冠,行業地位遙遙領先。在中國10萬左右的眼鏡店中,每三家眼鏡店就有一家采用了明月鏡片。 不僅如此,國外業務明月鏡片也做得如火如荼。由資深的國際化團隊領銜,在新加坡設立了國際業務總部,其產品更是暢銷美國、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近50個國家和地區。 無論是現實的珠峰,還是行業內的珠峰,明月鏡片已經成功登頂,接下來,該是明月攀爬自己的珠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