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中國美術與世界美術風格交融、理念互通、思想碰撞的風云際會時刻,藝術、人生、宇宙與哲學之間的關系,一直困擾著具有深沉歷史感與思想性的藝術家。同時也因由這種思索與困擾使得具有博大胸襟與宏觀視野的藝術家開始不斷以藝術的形式探尋生命的意義。并試圖將圖像的可讀世界進行無限的意象延伸,進而穿越于時間、空間與宇宙。同時,這種帶有明顯意向性表達的圖像也在試圖將個體的生命與人生的追問產生形體、意念、思想與哲學之間的多維度交匯。于是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藝術家便產生了,而在中國藝術家的國際化探索過程中,趙無極、朱德群可為代表。而胡時先生的作品,恰恰也給予我們這樣一種最直觀,最深沉,卻又最耐人尋味的心靈體驗。 《潮水連?!?0X60cm 有些理論家認為胡時先生的作品,是抽象的,認為他所探索的圖像形式是一種純粹意象層面上的心理傳達。對此,我并不完全贊同。在我看來,胡時正是由于真正在試圖探尋形體、宇宙、光色與空間之間的多維度交匯與自由融合,才使得呈現在世人眼前的圖像以一種并不完全確定的形體來隱喻其情景造境的意象之美。他的藝術高度與技術難度,實際達到了歷史上許多理論家與創作者都在努力的境界,即以有形承載無形,有無極承載萬象。在形的確定與不確定之間,探尋象外之象與象外之境。這實際上是將東方智慧的最高理想意境融入到了油彩的夢幻空間,殊為難得。 《潔白的圣歌》200X180cm 從圖像呈現與意境表達層面的具體問題探討,在我看來,胡時的藝術整體上呈現出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第一,作品具有極強的音樂性與律動之美。胡時作品所呈現出的音樂性,并不是有些東方藝術家習慣性的溫婉、含蓄,如小橋流水般的恬靜與內斂。他給予觀者一種交響樂式的心靈洗滌與內心震撼,他試圖將形體與色彩交融之下的,帶有明顯視覺沖擊力與震撼感的作品如洪鐘大呂般予世人以最深沉與厚重的體驗。第二,其作品成功的穿越于東西方空間、意念與哲學之間,并呈現出一種具有歷史前瞻性與時代引領感的拓展性。同時,這并不意味著他是在放棄東方審美與哲學思考前提之下的拓展。相反,他即堅守了傳統中國哲學對于形與意、情與境的追求,又在此基礎之上融入了世界性的圖式探索。第三,他的不懈探索很好的解決了如何在材料與技術層面進行中西方藝術交融與情感溝通層面的難度。胡時將中國大寫意的自由與灑脫成功的與西方造型的空間與色彩相融合,并將油畫創作產生出中國畫水墨宣彰的效果。同時,還融入了富有生命感的色彩與光芒,這種探索實際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新時代創作語境之下,中西融合的一種代表性路徑。第四,胡時近些年的創作越發帶有生命探尋與人生追問的大宇宙觀式表達。這顯然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標志著胡時作為一個個體的藝術家,其作品卻不僅僅只是一種個人情感的承載與表達,他更多地是在關注人類的命運與世界的共榮。同時也表明了胡時開始以一種哲學家的思維理念與空間想象力進行著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自由穿梭。第五,當胡時多次到敦煌朝圣之后,他開始探索帶有歷史與時空感的圖像追問與宣彰。于是,他的藝術越發呈現出人性的光輝與現實的觀照。他以“宏觀探道、微觀探真”的高層次追尋,注入其藝術以溫情與暖意。進而以一種更為包容與虔靜之心將造型藝術推向更高的意象性空間。 《敦煌之月牙泉》60X50cm 寫到這里,我陷入深思。因為我越發的體會到當一位藝術家,以一種帶有哲理探尋的高度去創作時,其作品便不僅僅只是一種純粹視覺層面上的圖像呈現。因為在這樣的創作語境之下,繪畫語言、材料技術、創作形式,空間透視,甚至情境立意,仿佛都不再重要,因為它們都在主動退讓給更高層次的心靈表達與人生追問。這顯然是站立在更高視覺層面上的深層次情感表達。因此,我們應該感謝胡時先生的探索與執著,因為他正堅定的走在這樣一條艱辛卻又充滿著無限可能的藝術之路上。我們衷心期待胡時先生會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大的驚喜。 (文:張廷波,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后,教授) 《潛龍在淵之二》60X5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