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輝煌成就,絕不是一朝一夕蹴就的,而是歷經時光的風吹日曬,眾多辛勤勞作的一線“戰斗士”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的。與共和國同歲的金種子酒業,能從一家小小的家庭手工作坊蝶變為如今徽酒“四朵金花”之一的上市酒企,一路的篳路藍縷和櫛風沐雨,只有代代銳意奮進的金種子工匠才明白其中艱辛和不易。也正是有著這樣一群甘于奉獻的金種子人將工匠精神薪火相傳,金種子酒業的產品才能有這般絕佳品質。 楊紅文是金種子酒業的工程師。1992年,楊紅文從安徽大學生化微生物專業畢業后,便進入金種子酒業,成為一名一線釀酒工人,這一干就是29年。從一線釀酒工人中的無名小卒到金種子酒業工程師,楊紅文背后付出的艱辛是旁人難以想象的。 為了盡快掌握釀酒技巧,楊紅文一門心思扎進工廠,潛心研究釀酒工藝。為取得更好地白酒口感,他走遍了工廠的每個釀造環節,并親身學習且熟練掌握了每個環節的釀造工藝。可以說,無論哪一個環節拎出來,楊紅文都是大師。作為白酒行業的“全能王”,楊紅文曾突破了白酒行業以香定型的傳統,同時首創了物理"恒溫窖藏"新工藝,如今金種子酒業的核心大單品金種子馥合香也是出自楊紅文之手。 1999年,剛剛大學畢業的謝國排加入了金種子酒業大家庭,一開始被分配到窖泥車間,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技術崗位。不過對于學微生物出身的謝國排來說,算得上是專業對口。僅憑借著自己一步步的鉆研、琢磨,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謝國排便作為參賽選手,參加了當年安徽省的白酒行業職工技術比武。在這次比武大賽中,謝國排與諸多同行切磋技藝,不斷交流學習,通過對競爭對手生產物料的分析和生產工藝的判別,謝國排逐漸悟透了提升白酒出酒率的方法。經過無數次大膽嘗試和不斷調試,謝國排成功把出酒率穩定在50%左右,顯著提高了金種子酒業的產品品質和產品效益。 眾所周知,濃香、醬香、芝香……這些都是單一的白酒香型,謝國排就思考,為什么沒有非單一型的白酒品類呢?突發奇想的疑問使得謝國排踏上了新的征程,他開始配合楊紅文研究如何制作出非單一香型的白酒。歷時八年,他們成功打造了一款前所未有的馥合香型白酒——金種子馥合香,成功開啟了中國白酒行業的馥香賽道,更是一躍成為安徽省馥合香白酒的產品標準和生產標準的制定者。 得此工匠,金種子何求?得此工匠,消費者之福。相信在這兩位大師的引領下,金種子酒業必將走向新的輝煌,消費者也將品嘗到更多更好的白酒品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