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保監會發布了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健康險產品的設計、經營、理賠等行為,同時將醫療意外保險納入健康保險范疇,使健康險正式成為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健康險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我國健康保險業務發展在持續加速。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677億元,同比增長31%,該業務已連續18個月保持增長。 伴隨著持續快速的增長,市場上的健康險產品層出不窮,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產品選擇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另一方面,良莠不齊的產品質量以及參差不齊的服務水平,也使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面臨不少困難。 如何選購健康險產品,避免劣質產品帶來消極影響是消費者應當著重考慮的問題。而如何提高消費者權益保護水平則是整個行業應當關注的重點,這也影響著健康險市場發展的質量。 消費者選購產品需擦亮眼睛 在購買健康險產品時,選擇保額充足的產品十分必要。通常來說,保額可參考保險消費中的“雙十原則”——用10%的可支配收入購買保險產品,保額要達到家庭收入的10倍。當然,具體保額還需根據每戶家庭的自身需求來制定。 在選擇健康險產品時,消費者應盡量做到讀明白保障內容、查清楚健康告知、注意續保條件。以重疾險為例,市場上包含病種在“100+”以上的產品不勝枚舉,但包含病種并非越多越好。 事實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規定的25種重大疾病幾乎覆蓋了大部分常見重疾。而很多新增加的病種實際上是公司將某項重大疾病進行拆分或添加發病率極低的疾病所產生的。 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產品可能病種增加但保費卻不增加,極有可能是一些發病率相對較高的產品被替換成了幾款發病率極低的產品;更常見的情況是病種增加導致保費大幅增加。“好”與“貴”并不總是掛鉤,因此在選購產品時,消費者需要擦亮眼睛,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