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短視頻風口的崛起,網紅儼然已經成了一個新經濟物種,不論是“種草”“帶貨”,還是自己開店,好不熱鬧。 近有媒體關注到,很多網紅正紛紛進軍圖書市場,部分網紅書的銷量甚至一度霸屏,成為一個值得玩味的文化現象。 網紅出書何以如此火爆?他們水平真的這么高嗎?對社會文化有哪些影響? 帶著這幾個問題,紅唄采訪了曾經的學員小雯(化名),以下簡介分別為紅與雯。 銷量主要靠粉絲 紅:小雯,好久不見,聽說你現在成了作家,出版了好幾本著作。 雯:朱老師過獎了,我能進入網紅這個圈子,是你們幾個老師手把手教的,我不過是運氣好點。 紅:你現在寫書,主要圍繞哪幾個方向呢? 雯:出了六本了,第七本也已經預定了 紅:速度確實夠快,多久一本 雯:看出版社需求,慢的要兩三把月,快的個把星期。 紅:怎么這么快? 雯:都是些溫暖、治愈、情感之類的雞湯,而且每頁排版就幾百個字,實在不會寫就放個人寫真,比寫作文還容易。 紅:那銷量怎么樣呢? 雯:還行吧,其實我既沒文筆,也沒閱歷,銷量全靠我的粉絲,我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寫了。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也不知道 紅:流量能變現是好事,作為老師我為你感到高興,可你這樣的方式,是不是容易引發爭議? 雯:不是爭議,是痛罵,網上很多人罵我們,說我們是快餐文化,是收粉絲智商稅。 紅:那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雯: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也不知道。現在培訓機構這么多,網紅一茬接著一茬地出現,一夜成名太正常了,過氣的速度比躥紅的速度還快。今天還是網紅,可能明天就是路人,我得趁現在還有人記得我,抓緊變現,不然以后就沒機會了。 紅:你有想過怎么經營目前的形象嗎? 雯:偶爾會想認真經營,但看到走短線撈金快,我真控制不住我自己,老實說,我覺得我愧對咱們紅唄的教育,可現實如此,我能怎么辦呢? 結語 : 和小雯溝通后,我們又采訪了幾位網紅,他們和小雯的回答大同小異,在網絡時代可以“紅”,但如果除了匆匆浮沉的“紅”之外再無其他,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情懷熱度還能賣幾次,流量經濟還能走多遠,對于這些疑問,時間會給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