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氪獲悉,爬壁機器人研發商史河科技(Robot++),已完成 2000 萬元 Pre-A 輪投資,BV 百度風投領投、智能電網創投跟投,老股東熊貓資本繼續追投,投后估值 1.2 億元。本輪融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 36 氪曾報道過Robot++,其主力產品為 " 爬壁機器人 ",主要用于船舶除銹、化工噴涂、火電檢測、風電運維等高空作業和高危作業場景。 在這些高空、高危作業場景中,傳統方案是人工使用吊繩、吊籃、腳手架等進行作業,核心痛點是高危、低效、高成本,同時也面臨著難以招人的問題。 Robot++ 推出的爬壁機器人,采用模塊化設計、能夠快拆快裝,具備曲面適應能力,并可實現適度越障。官方資料顯示,其機器人行走速度可達 10m/min,平均作業效率為人工的兩倍,綜合成本為人工的一半。如果使用方作業密集,基本半年到一年時間可收回成本。 爬壁機器人涉及的場景繁雜,不同場景下,作業環境和任務都不同,很容易陷入大量定制化的困境。 針對該核心問題,Robot++ 有 3 大策略: 第一,尋找并聚焦最有潛力的應用場景。 Robot++ 的市場策略是 " 先橫再縱 ",即先廣泛探索場景,調研選擇 " 痛點最強,市場潛力最大,最能標準化 " 的場景,進行縱深,讓產品實現規模落地,再橫向選擇下一個領域進行縱深。 Robot++ 在 2017 年推出爬壁機器人產品,2018 年全年都在撒網找場景,最終確定了 " 船舶除銹、化工噴涂、火電檢測、風電運維 " 這四個優質場景,并首先在船舶除銹領域縱深。 Robot++ CEO 許華旸告訴 36 氪,防腐、除銹、噴漆是船舶領域的剛需,傳統方法是由人工配合吊籃和高空作業車進行作業,危險低效。Robot++ 的方案是:爬壁機器人通過自動路徑規劃(結合實時定位導航)和人工遙控兩種模式,在船體外表進行自動化作業。Robot++ 核算國內船舶領域每年有 2000 臺套爬壁機器人需求,每臺套售價在百萬級,每年市場規模在 20 多億元。且產品能標準化,客戶 3~6 個月即可回本。 第二,產品構成模塊化,標準化。 Robot++ 的爬壁機器人都可拆分成 3 個模塊:吸附行走、電氣控制、功能上裝。吸附行走模塊包含吸附、移動、適度越障、曲面適應等功能,功能上裝則負責連接各種功能裝置。根據環境要求靈活改變行走模塊,根據作業內容靈活接入上裝模塊,例如清洗、除銹、噴漆、打磨等,這些模塊往往有成熟的供應商,Robot++ 直接對接,無需定制開發。 針對船舶、化工、火電、風電等不同行業的特定場景,Robot++ 已推出標準化 "HML" 系列爬壁機器人: H:Heavy,為重載型號,負載能力在 100kg 以上,可搭載砂輪、焊槍等專用設備,用于打磨、焊接等場景; M:Medium,為中載型號,負載能力在 60kg 左右,可搭載水槍、噴槍等作業工具,用于除銹、噴涂等場景; L:Light,為輕載型號,負載能力在 20kg 左右,可搭載高清、紅外、超聲、X 光等功能模組,用于檢測、探傷等場景。 "HML" 系列爬壁機器人 第三,開放底層平臺,服務解決方案商。 Robot++ 已經將爬壁機器人的底盤做成了標準化模塊,未來可以作為底層平臺產品,提供軟件開發接口、硬件結構接口,提供給市面上眾多行業領域的解決方案商,由他們進一步開發出相應場景的整體軟硬件方案,從而實現 Robot++ 的快速擴展。 解決了定制化的問題,爬壁機器人的整體市場規模有多大呢? 許華旸告訴 36 氪,船舶側壁除銹、化工罐體噴涂、火電鍋爐檢測、風電塔筒運維、光伏面板清潔、管道無損探傷、樓宇外墻清洗等場景,都是爬壁機器人可以落地的場景,這些市場體量約為 600 億元 / 年。另外,爬壁機器人市場還非常早期,所以還有大量的未知場景有待開發。 Robot++ 經過了第一階段(2017 年)產品研發,第二階段(2018 年)場景尋找,2019 年將聚焦船舶領域,進入規模化商業推廣階段。 盈利模式上,Robot++ 目前以整套裝備銷售為主,隨著產品、品牌、市場、資金等能力的提升,會逐步向基于機器人的服務運營公司轉變,獲取更長期、穩定、可持續的收入。 據悉,Robot++ 已在鐵路、火電、風電、化工等行業陸續落單和交付,另外還有預計上千萬元的船舶除銹機器人訂單已達成合作意向。Robot++ 主要客戶包括中船重工、中石化、中鋁集團、國電投、國家鐵路局等國內相關行業頭部企業。 一直以來,國內外都有不少團隊從事爬壁機器人方面的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所,能實現產業化的很少,國外有 INUKTUN 和 ICM,目前主要在海外銷售,且負載能力較小。 本輪領投方 BV 百度風投 CEO 劉維表示: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能力、決策能力、任務能力都將快速提高,成本快速降低,在更多場景下有了用武之地。高空爬壁是人類很不擅長的作業場景,相信會出現一家平臺級的智能機器人公司,為我們帶來更干凈、更安全、更可靠的工業環境和城市空間。 來源: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