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居產業內的熱門事件莫過于接二連三的展會了,東莞名家具展、深圳家居展,廣州家博會、廣州定制家居展、上海建博會輪番上陣。很多人是奔著產品去的,看各家又出了什么新產品、新樣式、新工藝……其實歸根結底,是企業研發能力的比拼和交流。 巧合的是,就在展期交織的3月17日,我樂家居603326.SH對外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南京我樂家居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近日收到由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江蘇省稅務局聯合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發證時間為2020年12月2日,證書有效期三年。 ![]() 放眼整個家居、家具行業,代表領先創新研發實力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這個行業內。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官網數據整理可知,泛家居企業2020年擬獲證的數量,同比2019年暴增38.6;且,名稱中含“智能”相關字眼的家居企業,占比從7躍升至16。 獲“國字號”家居企業暴增38.6 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其創新能力和經營活動需符合一系列嚴格的標準,如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等,歷經層層篩選、綜合評估,最終審查認定而成。 這種國家級“金字招牌”,其中一個重要分值項是自主知識產權能力。包括技術的先進程度、知識產權數量,對主要產品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等。以我樂家居為例,根據公開財報,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擁有商標權133項,專利158項,僅去年上半年就新增專利20項。新款產品巴斯蒂昂、薩特、新伯爾尼、INGREECE格睿、洛亞系列的廚柜或全屋定制產品以及升級版護墻系統,在去年的業績貢獻中居功至偉。 ![]() 我樂家居伯爾尼系列-衣帽間 追求原創產品研發設計,追求差異化的外觀風格,是我樂家居這幾年轉型中高端市場的得力武器之一,也構成了其正式邁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的基礎能力。 事實上,在定制家居行業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所屬子公司里,僅去年一年,就至少有我樂家居、歐派家居、好萊客、頂固集創四家企業,再獲或新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如果再把范圍擴大,對科技部火炬中心官網公布的歷年《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公示結果粗略分析,會發現,近3年,產業集聚帶的家居企業進入高新技術企業行列的占比呈現上升趨勢,且2020年的企業數量增速同比暴增38.6。 ![]() 以廣東省為例,全稱里含“家居”、“家具”的企業進入《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的,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數量分別為117家、114家、158家,在所有企業中的占比分別為1.02、1.06、1.19。 每6家企業就有1家名稱含“智”字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智造”成為新一批國家高新技術家居企業的普遍關鍵詞。南京我樂家居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江門市東鵬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廣東柏高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企業名稱里標配“智能/智造/智慧”相關詞匯,折射了家居企業在技術發展方面的趨勢改變。 數據顯示,僅廣東地區擬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里,名稱中既有家居/家具關鍵詞又有智能/智造/智慧關鍵詞的企業,數量就從2019年的8家增加到2020年的25家,占比更是從7直接躍升到16,意味著,2020年每6家高新技術家居企業中,就有1家名稱里含“智”字。 ![]() 而名稱調整背后硬核的智造改變,才是支撐一個企業真正實現技術革新、帶動產業發展的核心所在。 上述的我樂家居,在國內最早一批力排眾議、高規格引進德國智能化生產模式,此后又不計成本、只爭自主產權地對設備進行大規模高度柔性化改造升級,并適時借助上市等資本加持擴盤11萬㎡智能制造生產基地,不斷研發出諸如零甲醛添加樂芯板、全球首創中柜系統等創新結晶……15年的積累,才練就了我樂家居集“信息化、高速化、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五化一體的工業4.0智造實力。 按照我樂家居總經理汪春俊的話說,目前真正具備“按需畫圖,按圖生產,安裝還原”能力的,“只有少數的定制家居上市公司”。 向“三高”領域要未來 努力創新的企業,運氣總不會差。在正式跨入高新技術企業陣營前,我樂家居已先后榮獲國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工信部“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和“服務型制造示范項目”、江蘇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示范企業、江蘇省省級智能制造業試點建設企業等殊榮。 家居、家具,這個向來被喚作傳統行業的品類,正在一改原來鋸子、斧頭、粉塵滾滾的傳統印象,由頭部家居企業領頭,逐步邁向高科技行業陣營。 “小作坊生產、手工拆單、貼牌代工有它們存在的價值。但在中國制造2025、個性定制、審美升級、消費升級、行業競爭激烈、價格大戰、成本劇增、馬太效應的大背景下,依靠技術、研發、制造等,去塑造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科技創新的“三高”家居制造業,聚焦三高產品的比重,向三高領域要未來,才是企業的長期主義戰略。”業內人士表示。 而從短期看來,創新企業正在獲得實實在在的回報。根據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我樂制造自認定合格當年起三年內即2020年、2021年、2022年,享受15認定前2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科技就是生產力,“高新技術企業”,雖然僅僅是一塊外化招牌,但,見微知著,差距就在其中悄悄拉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