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科技周 被低估的創新崛起力量 提到高科技產業,美國企業的名氣似乎一直獨占鰲頭——蘋果Apple,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等公司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科技巨頭。而近幾年的數據顯示,英國倫敦、英格蘭東南部以及東部地區的信息產業的增長速度,比加利福尼亞州要更為快速;在倫敦工作的金融科技人才比硅谷數量更為龐大,金融科技主導倫敦的融資占2020年投資的39。自今年1月初以來,總部位于倫敦的科技公司共籌資到40億美元,超過巴黎、斯德哥爾摩、柏林和特拉維夫的總和,位列歐洲第一。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也使得倫敦成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和人才中心。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曾在2018年倫敦科技周開幕式上所說:“倫敦是歐洲最大的科技中心。從國王十字區Kings Cross到克羅伊登Croydon,倫敦已經成為頂尖創業者和科技公司開發最新技術的搖籃。” 正因如此,一年一度的歐洲科學技術峰會倫敦科技周London Tech Week由此誕生。由倫敦發展促進署London amp; Partners和英富曼Informa-Knect365聯合創辦的這一盛會通過一系列高質量的精彩活動來展示時下最尖端的技術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內容涵蓋金融科技、物聯網、教育、醫療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同時也會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參與,以提供互相交流、學習與合作的機會。 特別的2020年 全球技術精英線上集結 往年倫敦科技周的線下系列主題活動包括科技領袖高峰論壇、AI人工智能峰會、創意科技、區塊鏈、AR和VR、技術革命、醫療健康等領域。僅以2019年的倫敦科技周為例,就有超過300場活動舉行,吸引了全球近6萬人參加,獲得空前的成功。 而今年在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科技行業在幫助人們應對目前挑戰方面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量科技企業正在進行調整和創新,以支持抗擊病毒和幫助當地社區。也正因此,倫敦科技周迅速作出了調整,將整個大會移師線上直播。在云端讓科技界人才聚集在一起,共同尋找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轉與互動。今年倫敦科技周的議題也理所應當地圍繞如何應對新冠病毒的挑戰,以及健康、醫療方面的科技成果而組成。美國前國務卿兼作家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創立了《赫芬頓郵報》和Thrive傳媒的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國際出版公司康泰納仕Condé Nast的全球首席執行官Roger Lynch、倫敦大型健康科技孵化器的頂空公司Headspac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Rich Pierson都加入了今年的倫敦科技周線上分享部分,可謂陣容強大。 ?倫敦科技周中的中國陣容 與世界分享經驗 隨著2018年倫敦科技周首次進入中國巡展,國際社會開始更多地了解當今在科技領域突飛猛進的中國企業。2019年的科技周上,英國《金融時報》編輯詹姆斯·金格就曾表示,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科技孵化的核心地區.“如今,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已超過美國,中國初創公司展現出了巨大活力并受到國際資本的青睞。”因此,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與同類行業的國際公司都渴望了解中國科技企業的成果以及行業現狀。以螞蟻金服、Emotech、Rosebud AI、UM China、西窗科技、微醫集團以及上海國際廣告節主辦方等為代表的中英兩地優秀的中國企業、代表人集體參與今年的倫敦科技周,也體現了中國以及華人科技公司在全球的影響力。 中國在清潔能源、智能電網、自動駕駛以及共享經濟等多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誕生了許多值得其他同行業借鑒與學習的明星公司。比如作為金融科技的行業代表,螞蟻金服就分享了其產品重要的結構體系、AI算法、數據建模等特色。參與的中國的企業家們也深度分析了中國與全球市場合作的挑戰與機遇,更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精英共同探討科技的未來,技術的革命等精彩話題。 “馬拉松”倫敦科技周 金秋再度回歸 雖然全球行業都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下遭受沖擊,但是科技領域從業者們都在積極應對挑戰。倫敦科技周的線上大會系列引領了新常態下全球科技行業活動的風向,不僅為與會者帶來科技新知的思想碰撞,更鼓勵了在特殊時期能逆流而上的態度。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的優秀科技人才,都表達了科技將對此次病毒危機下的社會和商業帶來重大變化。因此英國的科技行業才能在病毒大流行期間仍在招聘人才。據統計,截至4月底,科技行業的招聘職位已超過9萬個,是會計和金融行業空缺數量的兩倍。受此鼓勵的英國風險投資技術界僅在半年內就籌集了50億美元的新資金,幾乎相當于2019年全年的總數。 如此蓬勃的產業將帶動全球科技界的持續發展——倫敦科技周的重要系列活動也會在金秋九月重回大眾視野,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繼續為全世界的科技人才和公司搭建對話平臺。一貫對市場秉持歡迎與開放態度的倫敦希望通過繼續加強國際交流來實現科技行業甚至整個商業模式的重塑和提升,保持科技人才的核心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