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8年10月23日消息 如今,隨著網絡直播市場迅猛發展,網紅經濟效應凸顯,看視頻、直播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娛樂方式。而不法分子也瞄準直播平臺并實施詐騙違法犯罪活動,“二維碼付款”則成為了詐騙用戶的入口。 據《法制網》報道,女網友小美在某直播平臺上觀看直播期間,被騙子冒充平臺客服以充值返現金的形式連環詐騙了14萬多元。 假客服以辦理“爵位”充值返現為由誘使對方通過微信二維碼付款,至于返現事宜,假客服又發來一個直播平臺賬號讓其添加。添加后,假客服要求小美下載一個軟件,并不斷以系統故障為由要求小美分多次轉賬,共計14.5萬余元。 隨后小美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并報警求助。目前,公安機關已偵破此案,成功排查出一個山西太原的特大網絡詐騙團伙。起獲贓款現金40萬元及作案工具物品一批。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的追逃追贓工作正在開展之中。 無獨有偶,劉某在某網絡直播平臺上低價銷售游戲金幣的虛假廣告并預留QQ號,如果有人上鉤。劉某便將虛假詐騙鏈接發給他人,他人在網絡上注冊、充值后,即提示充值遇到問題。其再用事先準備的QQ號冒充客服人員,告知他人需繼續充值,才能解決未開通發貨功能、不能返現等虛假問題。犯罪嫌疑人劉某以此方式騙取錢財共計人民幣24000元。 如此來看,兩起案件的詐騙行徑如出一轍,都是窩藏在直播平臺以“辦理某種業務”為幌子誘使消費者上當,又以系統故障為由不斷騙取用戶錢財。所有環節均在網上進行,證人、證據很難鎖定。 據辦案民警表示,此類犯罪往往跨地域、跨領域,非法網站多將物理地址、服務器等設在國外,或者通過VPN登錄的方式作案,倒查溯源和全鏈條打擊破案的難度極大。 由于各大網站對主播的身份也疏于管理,犯罪嫌疑人大多是通過各大網絡直播平臺尋覓詐騙對象,偽造專業人員。知名主播身份實施詐騙。 再次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提高對虛擬網絡信息真實性的辨別能力,對不明來源的銷售信息、二維碼付款要多加警惕,以免誤入詐騙分子圈套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同時希望各大直播平臺及相關部門能夠恪守監督監管職責,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及網絡環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