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全年實現正增長1.9;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并有望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外貿在波折的2020年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疫情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卻也給新業態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跨境電商成為增速最快的貿易方式。海關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跨境電商出口同比增長40.1。 作為跨境電商B2B出口代表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全年交易額激增101,商家的訂單數同比增長翻番。 【圖說:阿里巴巴國際站2020全年核心數據。】 過去的一年盡管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劇,但各大經濟體也在特殊時期釋放了更積極的合作信號。阿里巴巴國際站認為,全球化只會在變化中發展,不會輕易逆轉或倒退。 2020年1月中旬,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定,為下半年中國出口爭取了良機。緊接著,全球制造業陷入衰退,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出臺提振經濟的法案,發放防疫補助,刺激本國消費。到年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歐投資協定等簽署,也意味著各國保持市場開放的態度越發積極。 新冠疫情改變了全球生活方式與消費行為,“無接觸經濟”成為2020年實體經濟的一大驅動力。阿里國際站預測,疫情的反復與消費者習慣的形成將繼續驅動相關需求增長。特別是“宅經濟”的興起,將重塑全球生活消費習慣,刺激數字化新外貿向前發展。 從中長期來看,睡衣等宅家必需品在疫情隔離期間激增,并繼續保持較高需求;遠程辦公、在線學習拉動的居家辦公家具需求短期爆發后趨于穩定,個人電腦消費在爆發后穩中有增,長期利好。 阿里國際站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涉及到日常隔離必須、在線娛樂、寵物用品等“宅經濟”商品的熱度再度全面上升。比如,女士內衣12月份的瀏覽量環比11月增長了近七成。 “大家疫情關在家里,反而囤起了內衣。在國際站上,做電商的客戶成交額,比以往至少翻番。原本兩個月下單100萬人民幣的客戶,現在能下單450萬人民幣。”汕頭麗德美針織制衣有限公司張純表示。 而從長期來看,疫情爆發后自行車作為開放式代步工具受到歡迎,隨后或將逐步回落,而電動自行車的需求更為持久。在國際站上,自行車行業已連續6個月實收GMV超過100增長。其中2018年2月入駐國際站的上海鳳凰自行車,2020年的新客戶有90來自國際站。鳳凰稱,目前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1年7月。 【圖說:鳳凰自行車深夜趕工。】 疫情阻隔為B2B領域的數字化發展按下快進鍵,也為中小微企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2020年年初,河北霸州悅明祺家具外貿總監徐芳聽到身邊很多中小企業都談到了“生死”的話題,自己的部分客戶也有停掉當季采購的計劃。 “為了應對危機,我們(2020年)年初就加大對線上的投入,國際站在疫情期間給了商家很多扶持。比如,面對全網商家增投海外品質流量,開放數據運營工具,國際站的客戶經理也經常給我們做線上辦公的輔導。”徐芳表示,數字化的方式變得更容易被海外買家接受,也幫身邊的一些企業“起死回生”。 同為家具企業的東莞市鼎致,在2020年3月份也面臨線下客戶幾乎全部停止下單的局面。“幸運的是,我們從阿里國際站獲得了新客戶,保證了工廠的運轉,緩解疫情缺訂單的影響。”其外貿負責人Frank介紹,去年9月,鼎致通過B類直播、3D看場、視頻探場等方式,接單量同比增長了68,交易額增長了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