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灣TB新聞網/程朔)2018年12月14日中午,位于臺北光復南路上的「揚曦藝文空間」內,來自大陸北京培黎職業學院的師生代表一行10馀人剛剛將幾十幅畫作懸掛安置停當,就迎來多位臺內藝文、出版界知名人士。兩岸新朋故交見面后噓寒問暖,相談甚歡。 ? ? 最早蒞臨的學者是中華金門筆會會長黃克全先生,最后一位入場的先進是中國美術協會副秘書長廖學政先生。諸位學者到來「揚曦藝文空間」,是為觀覽北京培黎職業學院藝術傳媒系師生代表帶來的部分該校當代藝術教育成果,并共同就「兩岸高校當代藝術教育」議題開展交流研討。 ? ? 14:00,培黎學院藝術傳媒系主任、大陸首位將當代藝術引入高校教育教學的學者、知名當代藝術家周民先生,首先向來賓介紹了學校以及專業概況,學校當代藝術教育開展詳情;然后請隨他一同入臺的學生代表向來賓逐一介紹所展作品的畫面意涵與創作心路。 ? ? 15:00,兩岸學者開始交流對于當代藝術以及當代藝術教育的觀點、建議。期間,部分學生也應主持人王學敏女士的邀請發言,分享自己從一個學生角度對于當代藝術的理解和感受,表達對兩岸學者在當代藝術教育中付出心血的感激心情。交流研討現場,不時會有陣陣掌聲響起,回應兩岸學者的思想火花與主持人的連珠妙語。 ? ? 周民在發言中談到,當代藝術對于推動社會現代化發展意義重大,當代藝術教育的推進也是篳路藍縷,仍有相當提升空間。 ? ? 廖學政在發言中說,為兩岸學者對當代藝術的探索和推動所做出的努力而感動,消化吸收部分西方藝術發展成就有益于中華文化發展。 ? ? 黃克全表示,觀覽之后,從畫作中能夠感受到同學們實現藝術成就的潛質,更感受到同學們對于藝術成就的強烈追求意愿。 ? ? 其他幾位學者,有的發言是以分享自己關于當代藝術的觀點為主,有的發言是以對學生作品做出詳盡的評價指導為主。交流研討接近3個小時,天色漸晚,大家才被主持人無奈打斷,意猶未盡。 ? ? 學生代表蔣永平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說,北京培黎職業學院藝術傳媒系的這些師生代表首次入臺,一是飽覽寶島精彩的自然與人文風情,為之后的藝術創作積累素材;二是要在參觀交流中向前輩、向業內先進學習,聽取意見,提高自己的創意水準與能力。為此,在領略日月潭、野柳的水光山色,鹿港小鎮、漁人碼頭的人文風情之外。入臺師生觀看了在臺北舉辦的原住民當代藝術展及其他兩項當代藝術展,并到訪創意文化高地臺中;在臺北大稻埕體驗茶文化時,與中國文化大學建筑系部分學生一起聆聽了一堂關于茶碼頭歷史的校外講座;師生在章亞若慈善基金會時,見到蔣孝嚴先生,當場贈送一幅油畫作品為念。 ? ? 領隊老師告訴記者,首次採風學研之行內容飽滿,寶島風情令大家收穫良多、印象深刻。師生和兩岸支持人士意見一致,翌年及之后都支持活動接續舉辦。 培黎學院師生代表入臺開展高校當代藝術教育交流 培黎學院師生代表入臺開展高校當代藝術教育交流 培黎學院師生代表入臺開展高校當代藝術教育交流體字按鈕進行在線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