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教育水平和地區的經濟水平是相關的,一個地區的經濟條件比較好,不管是在教學設備還是教學環境上,都會有所領先。隨著越多越多地區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了,而類似于手機、平板、電腦、游戲機等電子產品幾乎成了人們的生活用品,很多學校的教學也和電子產品相掛鉤,而且,很多地方的教室都是多媒體教室,那么,這樣的教學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呢? 其實,有些東西不管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對老師的教學都是有負面影響的。就以電子產品來說,現在很多中小學生都配有手機,但是他們并不是用這些東西去學習,反而作為了一種娛樂的工具。打游戲、聊天、看視頻等等,這樣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視力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而反觀學校的某些老師,因為長時間的借助多媒體教學,而很少有老師會認真的備課。當然,不是說多媒體教學不好,只是說優點和缺點是共存的,有些學校追求時代步伐,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也是電子版的,這對教學水平的提高是沒有什么幫助的。 所以,教育部等八個部門聯合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治實施計劃》(以下簡稱《實施計劃》)。《實施方案》從家庭、學校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其中對電子產品的使用直接規定了限制性規定。包括:嚴禁學生攜帶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進入教室,帶入學校統一管理。學校教學不依賴電子產品。原則上,電子產品的教學長度不應超過教學總長度的30%。作業不依賴于電子產品,原則上使用紙張操作。教育部和有關部門每年對電子產品和其他標準進行全面覆蓋檢查。 從這條規定中可以看出,后期電子產品進入校園的門檻會更高,而且學生不能講電子產品帶入教學區。這樣一來,能較大程度的保證孩子在學校的時間都是用在學習上的,而不是上課的時候在教室后面看電子書、打游戲等等。此外,還能規范學校對電子產品的監控,不讓孩子的學習過多的依賴于電子產品,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有幫助的。那么,對于這個規定,你們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