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個公司一點前途都沒有。 我們領導每次布置任務都說不清楚,問他怎么做他也說不出來就說讓我們自己想辦法。 做出來的東西給他看他也不說什么,但每次方案執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叫我們回來改,問他原因他也說不明白,不對的話你早說啊! 我覺得跟著這個領導什么也學不到,這種公司不待也罷,我在準備離職了! 某一天,在一個群里,突然看到有一個人在吐槽。 細細聊下來,發現他工作有三年了,但基本上還是在做基層崗位。 他忿忿不平的吐槽了很久,群友有人安慰,有人分析。 在我看來,他的領導固然有一些管理方式上的不到位,但抱怨的這個人本身的職業習慣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進入到工作場景前,我們接受了大概12-17年甚至更長久時間的教育,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根深蒂固的習慣。 尤其是,一直接受的都是國內的教育的話,這樣的習慣會更明顯的留存在我們的身上。 我管這些習慣叫做,學生思維。 從學生到職場人士,其實是人生非常重大的角色轉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重新定位,需要重新塑造自己,需要從思維到行為去做轉化,從而更好的適應職場的環境。 可惜,絕大多數人在這個階段,都沒有受到合適的引導。 于是,大家花了非常長久的時間,在職場上慢慢“悟”,“悟”職業的規則和應該有的心態。 有一些人過了幾年之后“悟”到了,但更多的人,一直都沒有調整過來。 這些學生思維,我甚至在工作十幾年的人身上,依然明顯的看到過。 學生思維一:凡事分對錯。 在我們上學的這么多年里,都是“考試”模式。 考試的模式是,一旦你給出了一個答案,一定會有人告訴你,對或者不對。 哪怕是像作文之類的題目,也有人會給你打分,這篇作文60分,一般;這篇80分,不錯。 但很可惜,在職場上,絕大部分事情,都沒有客觀的對錯。 職場人,都是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然后,你為你的結果負責。 學生思維二:方法有人教。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假如有什么題目不會做,你用心去問,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一定會有人教你。 而作為老師,幾乎是無條件的,有義務在你問他的時候教你,幾乎只要你問,他就會。 但很可惜,在職場上,對于一些創新性相對較強的工作,也許你的領導自己也不會做,他只能給你一個方法,讓你去探尋探索。 同樣,他也不知道你的方式方法是否有效,他能做的,只是看到這個方式方法有問題的時候,及時阻止,及時調整,陪你一起慢慢試錯。 學生思維三:大事論英雄。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平時的作業和測驗,會一定程度的反應我們的學習水平,但無論平時的學習如何,只要期末的大考考的好,或者升學的考試考的好,我們會瞬間變成英雄、榜樣、模范。 但很可惜,在職場上,沒有那么多“大活兒”可以讓我們瞬間逆襲,一下子翻身。 每一件“大事”都是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積累而成,只有做好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我們才能最終滴水穿石,大家合作,共同做好一件“大事”。 于是,問題來了。 假如,你發現你的朋友、下屬有這樣的思維誤區,你會做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