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昌黎有著500多年的葡萄種植歷史,地處北緯39°這一釀酒葡萄黃金種植帶,是新中國第一瓶干紅葡萄酒的誕生地,被譽為“中國釀酒葡萄之鄉”。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昌黎縣碣石山葡萄產區,有記載的昌黎種植葡萄的最早時間是明朝,如今,昌黎已經形成了?條完整的從葡萄到葡萄酒產業鏈條,今天我們用鏡頭帶著大家一起來沉浸式體驗一顆葡萄的‘前世今生’”。
6月15日,由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昌黎葡萄酒業有限公司、貴州茅臺浙江省經銷商聯誼會和浙江傳媒學院聯合舉辦的“浙里有約,山海同行——昌黎葡萄酒產區文旅直播溯源行”活動在秦皇島市昌黎縣舉行。
青春主播帶著線上觀眾開展“云上旅游”“尋根溯源”,近距離探索葡萄田間管理、手工采摘、發酵陳釀到精美裝瓶的全過程,深度挖掘背后厚重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全面展現昌黎作為“中國釀酒葡萄之鄉”的獨特魅力和價值。
過去,中國只能生產半汁或甜型葡萄酒,像招待外賓需要的干紅葡萄酒全部依靠進口。與世界進行交往,中國自產的葡萄酒不能缺席。得益于昌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氣候條件,經過育種試驗、和反復科研攻關,1983年,新中國第一瓶干紅葡萄酒在昌黎誕生。 在昌黎碣石山產區的葡萄園里,青春主播在茅臺葡萄酒公司種植技術人員的講解下,了解當地主要的葡萄品種、栽培技術以及地區氣候、土壤成分等對葡萄品質的影響。昌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富含多種礦物微量元素,十分適宜葡萄茁壯生長,好的葡萄品質成為昌黎葡萄酒最大的“底氣”,昌黎葡萄酒澄清透明有光澤,具有純正濃郁的果香,口感純正細膩,回味綿長。
在百年葡萄果樹下,青春主播們了解了中國悠久的釀酒歷史,早在西漢時期,葡萄種植和釀酒技術就已經傳?我國,我國成為最早開始釀酒的國家之一,有唐詩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可見,葡萄與美酒是從來是不分家的。青春主播們紛紛不由自主地念起了古詩詞中與美酒有關的詩句,講述古人飲酒的文化故事。在葡萄園內,青春主播們親身體驗了葡萄采摘,種植農戶們親切交流,聊起了農民通過種植葡萄致富增收的故事。
山有龍脈則名,地生鳳勢則興。鳳凰山,正是鳳凰的化身。傳說遠古時候鳳凰飛來,貪戀此地山海美景,于是化身為峰,變成了神奇秀麗的鳳凰山。主播們來到了茅臺鳳凰莊園,莊園依山而建,生態優美,擁有了釀酒所需的環境優勢,成為一道亮麗的生態風景。莊園的管理人員熱情地向主播們介紹了莊園在有機種植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與努力,大家了解了葡萄酒釀造技術,參觀了酒莊內灌裝線技術、數干平米恒溫儲酒區等高端釀酒工藝建筑物,深度了解茅臺葡萄酒生產釀造的先進技術和物質保障,依托精湛的生產工藝和全新的科研成果,構筑起一座中西文化結合的殿堂。在山海環境之中,古文化引領,匠心傳承,讓鳳凰文化和大國工匠精神在鳳凰莊園酒中得以傳承和發揚。
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昌黎葡萄酒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茅臺葡萄酒公司始終以打造“新世界葡萄酒的東方典范”為愿景,堅持“質量是生命之魂”的企業發展觀,銳意改革創新,注重傳統文化與葡萄酒文化的互通與融合,致力于打造中國品牌,展示中國風骨,形成茅臺葡萄酒特有的品牌文化。 貴州茅臺浙江省經銷商聯誼會會長董克俊說“葡萄酒是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產品,我們非常愿意通過創新的傳播方式,結合日常的營銷,講好葡萄酒故事,推廣中國的葡萄酒釀造文化,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作出我們的貢獻。” 浙江傳媒學院文化創意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林利宏表示,文化塑造品牌,品牌助力事業,策劃此次活動,既是基于學科專業人才優勢的“力所能及”,更是對茅臺葡萄酒公司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認同的“雙向奔赴”。希望通過傳媒所能,助力農文旅商協同發展,讓更多好地方好物件“出圈”,將“流量”變“留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