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陽,平均每5個購房者中就有一個選擇民發集團。民發集團希望能拉動地區流量,為襄陽人民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服務。與此同時,面臨襄陽人口減少、頭部房企“進軍”,民發集團也邁向了一段新的數字化征程——“以大會員體系實現內循環,驅動業績增長”。 七普數據顯示,襄陽市常住人口為5,260,951人,與六普相比,十年間減少了近24萬人。在此背景下,作為當地覆蓋率數一數二的企業,民發集團在住宅銷售增長上逐漸乏力。另一方面,保利等多家頭部房企開始陸續進入襄陽,由此加劇了流量爭奪。 如何發揮已有的“根基”優勢,成為民發集團的“決勝”關鍵。 作為湖北百強民營企業,民發集團除了在地產板塊坐擁大量客戶和流量資源,建筑施工、酒店管理、商業管理、教育產業、物業管理等六大板塊同樣如此。如果能讓各業態聯動起來,那么就能為地產存量客戶提供更多服務產品和場景,告別“一次性”交易,實現地產、商業、物業、酒店引流。反之,原本乏力的住宅銷售也能以最小成本,開拓新客戶。 牽一發動全身,要從集團層面將所有的業務、業態聚合、拉通,難度更大。與很多集團型地產企業一樣,民發集團各板塊因業態不同,各有各的系統,存在信息孤島問題,加上每個業態一直是獨立經營,運營體系自然不同。 因此,2道門檻擺在民發集團眼前: 1、如何拉通全業態數據,并解決數據整合時多樣性、復雜性等技術難題; 2、如何平衡各業態利益,搭建統一的會員運營體系,并轉化為商業價值。 基于調研和選型,民發集團選擇攜手惟客打造“民發生活平臺”項目,以大會員的多業態會員運營服務,構建集團第二增長曲線,并為襄陽人民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服務。按階段規劃,該項目率先達成2個目標: 一、搭建大會員數據池 構建B2C、BBC模式的統一在線服務商城,打通多業態板塊聯合運營通道,實現積分通兌通換、優惠券組合發放,提高運營效率和C端用戶體驗。 展開來說:數據層面,將所有業態客戶數據放到一個池子里,以“一賬通ID”作為僅有標識,通過數據整合、清洗等技術手段,拉通客戶身份、權益、等級;業務層面,以統一的在線服務商城作為“大門”,客戶通過這扇門可以進出各個“業態房間”,實現交叉引流。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積分通兌通換。 積分在財務層面是企業的一個負債,企業在為吸引流量而發放積分后,需要盡可能讓會員消耗積分,減少負債。而在大會員體系下,積分可以跨業態消耗,不過一旦消耗,其他業態就承擔了這筆積分消耗成本。 如果積分無法跨業態結算或結算復雜不清晰會怎樣?結果是有些業態會獲利,有些則過度承擔,積分運營模式變得不健康。民發集團在對各業態積分系統進行詳細調研后,根據各業態實際使用情況和運營需要得出了解決方法:將集團作為中央銀行,讓每個業態都單獨與集團進行結算。 假設酒店(業態A)和購物中心(業態B)各是一個成本單元,酒店在5月抵消完總發放和消耗累計值后,發現最終還有100積分發放了出去,也就是客戶在酒店消費后所產生的積分;而購物中心5月卻多消耗了20積分,可簡單理解為為其他業態支出了20積分的成本。那么賬期結算時,酒店要向集團支付100積分,集團則向購物中心發放20積分。 可能對C端客戶來說,他的積分行為是在酒店和購物中心交叉使用產生的,但對兩個甚至多個業態來說,完全不存在兩兩互相結算、利益不均的問題了。通過“單業態-集團”結算的方式,既免去多方結算的繁瑣,也保證了各方成本的平衡。 再從會員的生活場景來看,大會員體系下,過去單一的積分應用也可以變得更豐富: 部分積分獲取場景: ——在寫字樓大堂咖啡廳購買咖啡和早點,獲得積分; ——在購物中心吃飯、購買日常用品,獲得積分; ——在酒店辦理入住,獲得積分; ——在房屋租售平臺完成租房交易,獲得積分; 部分積分權益兌換場景: ——在寫字樓里停車,用積分抵扣部分停車費; ——在購物中心看電影,用積分抵扣部分電影票費; ——在住宅小區繳交物業費,用積分抵扣部分費用; ——在小區底商中預約美容護理,用積分抵扣一次免單體驗; 二、在線數據標簽構建用戶畫像 在大會員數據池基礎上,通過在線數據標簽構建用戶畫像,進而建立分析模型為自動化營銷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精準、高效引導轉化。 要實現積分快速兌換,就需要創造更豐富的場景,并為每個場景都想出權益兌換場景。其前提在于企業要了解客戶,在合適的時機推送客戶感興趣的消費活動,才能帶動持續轉化。 因此當統一數據、建好規則后,惟客基于客戶數據平臺CDP的能力,協助民發集團建立了一整套標簽體系。從一級分類來看,包括人口屬性、地產、物業、商業、酒店、模型等,同時每一個細項分類下會有對應的標簽規則和應用場景。比如,地產-簽約信息-日期的分類,對應的標簽規則是交房日期,應用場景是根據已經出售房屋的情況,指導營銷活動。 有了上述數據后,用戶如有物業到家服務及專享應季生鮮等需求,企業可以通過CDP的數據標簽能力圈出對應用戶,針對性地推送一些到家服務、應季生鮮等方面的優惠活動給到對應用戶。繼而成功地持續創造可轉化的消費場景,并不斷生成在小程序采購企業專享物品的機會。此外,企業也能夠借助CDP能力持續為業主提供精細化與個性化的物業服務,體現業主關懷,從而提升品牌價值。 同時,在運營過程中,從客戶訪問頁面-領取優惠券-線下核銷,每一個環節都能通過平臺進行數據監測,幫助運營人員不斷調整優化活動的玩法、力度,提升ROI。 據近一個月的運營數據監控,民發集團生活服務平臺累計用戶10萬+,瀏覽總量PV 295萬+,UV 6.5萬+,新增會員6300+。 從整體效果來看,項目上線不到1年時間,覆蓋民發集團商業、地產、物業、酒店4大業態,共21個項目。會員新增總人數23w+,同比增長47,平均每月新增2w+人。 接下來,在已構建的大會員數據池、CDP的基礎上,民發集團還將攜手惟客搭建自動化營銷服務(MA),結合物業的到家服務系統、二手房租售系統,形成對業主、非業主客戶的全方位服務,為實現終極目標繼續發力。 綜合上所述,房企在住宅銷售方面有著天然的低頻性,在無法改變的前提下,嘗試健全會員體系,將其所管理的所有資產、空間、社區及客群打通,打破物理局限,進行跨業態交叉引流,讓“高頻服務”和“低頻服務”互相賦能,是盤活存量用戶、實現“內循環驅動增長”的有效路徑。 惟客數據建議 運用互聯網的思維來建設地產大會員平臺,剖析其四個維度,包括應用、數據、運營、組織。同時通過“定框架、找抓手、備工具、聚流量”來運營好地產大會員平臺。 |